隨著當前的整個世界變得更加以數字為中心,并依賴于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使得當今企業的IT環境正面臨著一系列獨特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本文摘自《7x24 Exchange》雜志國際版的2018年春季版,由數據中心設施咨詢機構Uptime Institute的北美副總裁Matt Stansberry撰寫。
在文章中,Stansberry提出了數據中心所有者和運營商們需要將如下五大關鍵性的問題納入他們所在企業的2018年數據中心戰略,而這五大關鍵性的問題則包括:
氣候變化將如何日漸影響到企業數據中心的設計、選址和技術決策。 新的數據中心建筑管理系統所帶來的影響及其對數據中心網絡安全所造成的風險問題。 與邊緣計算相關的彈性決策——關于高可靠性、微型模塊化部署的數據中心設計。 數據中心的人員配備問題——員工需求正在發生變化,您企業數據中心的招聘和培訓計劃是否仍然保持不變? 借助DCIM及其它更好的工具來部署和管理數據中心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隨著當前的整個世界變得更加以數字為中心,并依賴于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使得當今企業的IT環境正面臨著一系列獨特的挑戰和發展機遇。而數據中心行業一直受到潛在的各種新興趨勢和外部因素的影響,directadmin安裝,這些都是當下的每家IT企業組織需要正視并解答的嚴肅問題。
在2018年,這些問題則包括:
1、你所在的企業組織是否為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做好了準備?
氣候變化并不是在遙遠的將來我們的孫輩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其現在就已經在我們面前了。
根據我們的2018年數據中心行業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50%的企業組織正在積極的解決這個問題,而其余的50%的企業組織則認為他們確定不會受到該問題的影響,或者僅僅只是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里。
世界各地的企業組織都需要為日間增加的災難性天氣影響提前做好計劃。氣候變暖將加劇破壞性天氣事件的嚴重性和頻率,如熱浪、洪澇、干旱和颶風災害。
事實上,由于海平面上升和暴雨造成的降水的加劇,使得目前更多的地區均有可能受到洪水泛濫的影響,而不僅僅只有平原地區。
隨著全球各個地區的自然災難變得更加普遍,規劃一家企業組織的彈性變得更加復雜。故而災難和應急計劃不能再與設備測試和應急程序演習隔離開來了,而必須要在貴公司更廣泛的應急和業務連續性計劃的范圍內進行。一旦遭遇到較長時期的洪澇災害,您企業數據中心站點是否扛得過去。
如若面臨停機斷電時間的延長,您企業的數據中心會有怎樣的應對策略?此外,氣候變化將推動企業對于數據中心建筑選址和技術選擇的方面的新的考慮。過去那些用于估算節能器或采用免費自然冷卻時間的方案可能不再準確,這正在改變某些設備決策的投資回報率。降水變化將導致部分地區出現干旱和缺水情況,或將使得原來的蒸發冷卻選擇方案難以為繼。
最后,隨著氣候影響變得更加嚴峻,我們預計將會看到相關監管機構對于數據中心碳排放量的監督審查變得更加嚴苛。
2、您企業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是否安全?
在當前的數據中心業界,管理重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設備的控制系統越來越多地變成了基于IP系統的。
雖然大多數企業通常都是通過專用網絡連接到基礎設施控制系統的 ——這些系統可以通過BMS(樓宇管理系統)和供應商支持的功能訪問外部世界。此外,越來越多的供應商正在尋求實施數據中心管理即服務(DCmaas)——這是一款提供用于跟蹤性能和維護問題的微調分析和預測功能的軟件。但隨著訪問量的不斷增加,風險也在增加。網絡黑客可以通過控制系統關閉數據中心并損壞相關設備。事實上,研究人員最近已經證明,一臺發電機可以通過數字控制命令來銷毀。
故而企業組織需要評估他們的系統和程序,如同數據中心管理運營人員們考慮允許訪問基礎設施設備,以便部署DCmaas,并進行預測性的維護數據和獲得供應商的支持一樣。
一旦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企業組織應該利用外部安全專業知識進行徹底的審查。
3、你企業的數據會從邊緣大規模的溢出嗎?
在接受我們的2018年數據中心行業調查的受訪者中,約有40%的受訪者表示,今年,新的工作負載需求正在推動數據處理走向邊緣。 邊緣計算推動了計算和分析功能更接近于數據的使用和收集點。該架構降低了將數據路由到集中式分析平臺的需求,從而減少了網絡流量和性能問題。對于大容量和低延遲要求的工作負載而言——包括了從智能城市和自動駕駛汽車到自動化,這變得非常重要。典型的邊緣計算部署場景將是高可靠性、低延遲、高安全性、無延遲的遠程計算資產。這些需求可以通過微型模塊化數據中心來滿足,也可以通過諸如手機信號發射塔和網絡運營商之類的入網點(pop,point-of-presence) 站點來滿足。
但與許多尖端的工作負載和小型部署不同,當這么多新的工作負載具有人為安全影響時,確實不再容許出現錯誤、停機或性能不佳的狀況了。
請花時間確保您企業的邊緣計算站點能夠保持與我們所預期的大型傳統數據中心具備相同的可靠性和性能水平。
4、你特定數據中心操作運營環境是否有合適的工作人員?
企業已然感到了人才方面的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