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第十四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2019)第二日的分論壇議程精彩繼續,其中“IDC建設與發展論壇”專家云集,來自數據中心設計建設、IDC運營、互聯網、投資等領域的企業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心得和經驗。論壇由海通恒信國際租賃股份有限公司IDC產業組蔡宗偉主持,上海數據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技術管理中心首席架構師張永煉先生則為與會者帶來了本次論壇的開場演講,主題為《如何實現大型定制化數據中心的精準交付》:
上海數據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技術管理中心首席架構師張永煉
謝謝蔡總,各位好!我是來自上海數據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張永煉。
首先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參加數據中心IDC建設和發展分論壇。我這次分享的主要話題是如何實現大型定制化數據中心的精準交付。今天北京的氣候比較冷,希望我分享的內容對大家能有所借鑒和幫助。
正式開始之前,先把上海數據港做個簡要介紹。上海數據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今年剛好十個年頭。我們在2017年在A股主板上市,目前企業是由上海國資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我們致力于成為領先的云計算服務商。目前主要業務是專注于大型IDC投資建設以及商用數據中心綜合的整體解決方案。
我演講的主要內容分為四個小節,第一個小節叫量身定制,第二個小節叫以終為始,第三個小節叫過程控制,第四個小節叫做博采眾長。
定制化的數據中心核心。我們認為應該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在這種認識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下何為定制化的數據中心。中國的IDC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后,各種類型的大型企業都有了數據中心,標準也是多種。在我們的認知范圍內,并不是建設標準越高越好,而是最適合企業運營發展模式的標準才是最合適的。所以,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們認為針對大型企業運營模式所提出的定制標準往往是最適合最契合企業發展的。
為什么數據港會把定制化的數據中心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因為它相較于傳統的大型數據中心,可以在建設速度和企業業務適配性方面,以及在總體成本控制方面較傳統的數據中心會有一個很大的綜合提升。所以,我們認為大型的互聯網企業定制化數據中心會越來越成為主流的方向。以阿里、騰訊、華為這些大型企業為代表,他們也紛紛制定了符合自身企業發展的企業標準。
定制化的數據中心首先以其全生命周期的業務模式來看,一般來講,定制化的數據中心會涵蓋規劃設計、集采建設、系統集成、運維管理以及增值服務全過程的展開。未來的數據中心會從整體的全生命周期方面,先有訂單,然后是標準化的定制以及針對化的運營,以這樣的模式更好地確保企業實現交付的周期最短,效益最顯著。這也是我們需要做定制化服務的一個綜合背景。
以終為始也是我們的主要思路。所有的數據中心過去往往是分割成幾個孤立的時間段,比如前期有規劃設計、工程實施,再到業主的第三方認證、交付和運營。從割裂的角度來看,每個階段會有每個階段的視野,看問題的角度會不太一樣。只有基于運維的數據中心建設,才和整個數據中心的發展是契合的。我們講的以終為始也是想讓每個數據中心的建設使用為結果導向,所以我們要把其最終設定的使用目標作為我們開始投資建設的一個起點。
數據中心建設分為若干個時間段,只有基于用戶應用的情況下,提出針對性地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才能夠使整個數據中心在全生命周期當中把不同的板塊有效地串接起來。不同的客戶對于數據中心的建設和應用往往也是不同的。在這種大背景下,往往需要投資和建設方有一個菜單式的選擇,以供不同的客戶選擇差異化的方案。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以數據港和阿里云長期合作為代表。基本上都是屬于在前期確定客戶的定制化標準之后,我們拿到訂單,再進行標準的解決方案預制,預制完之后再分階段有效交付。這樣能夠使整個項目的投資、建設以及運維幾個大板塊有效地串接在一起,這樣可以實現高效低成本的建制過程。
整個數據中心的節點比較多,而且參建方也特別多。到提交第三方驗證的時候再去控制應該是來不及的。所以,對于一個永續經營的企業來講,我們首先考慮的是要以我們建設的高效能來謀求企業的發展。所以,我當時提了一個想法,叫做過程控制。過程控制也可以折算到原來項目管理的思路上,叫做三控制、兩管理。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建設質量。二是建設周期。三是建設資金。做到有效的控制。這樣可以分成若干個點,分時間段去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