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發展中,數據中心也將成為企業的競爭資產,商業模式也將隨之改變。數據中心是特定設備的全球協作網絡,用于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上傳輸、加速、顯示、計算和存儲數據和信息。數據中心的大多數電子元件由低DC電源驅動。數據中心建設還有很多其他問題需要考慮,但行業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數據中心建設設計過程中掌握以下這這幾個關鍵點,有助于確保最終的建設結果盡可能貼近用戶的真實需求,值得借鑒。
1、需要多少機架,大小是多少
機架數量決定了數據中心的空間需求。傳統IT機架尺寸為600x1000mm(寬x深),100平米空間的機房可容納約50個機架。當然,機架還有其他尺寸,了解機架的尺寸和數量可以輕松估算數據中心所需的空間。
2、每個機架的平均功率密度是多少
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數據中心的電源容量時,應該以平均功率密度為基礎,而不是以最大額定電源為基礎,這一點非常重要。機架的平均功率密度乘以機架數量就是數據中心的最大IT負載。然后,添加數據中心的電源系統、冷卻系統、交換機和存儲設備的電源。為了避免高成本,充分利用電力系統,并使數據中心有適當的電源和空間,明智的做法是采用模塊化策略,既能降低成本,又不犧牲未來擴展的靈活性。
3、數據中心將建在哪里
分析新建數據中心的氣候條件非常重要。這將有助于確定最合適的冷卻措施,包括水冷機組、機械制冷空調、自然風冷、間接風冷、絕熱冷卻等。,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數據中心設施實現其較低的PUE目標。
4、需要什么級別的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的層級決定了數據中心的冗余要求和配電路徑。對于Tier2數據中心,部署“N+1”架構的電源和冷卻設備冗余就足夠了。但是,對于Tier3數據中心設施,通常包括“N+1”冷卻設備冗余、雙電源2N電源冗余和獨立的雙向配電架。因此,了解數據中心的級別可以確定所需的冗余設計。
5、避免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
針對沒有正確對待傾向、偏好、限制和約束之間的差異,不符合科學設計原則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a、需要避免個別決策者在審批和決策中的影響,根據個人意見刪除和調整部分關鍵功能,導致最終交付的數據中心功能不符合運維要求;b、應避免被傾向、偏好或興趣所驅使。在規劃設計階段,部分設備制造商可能通過夸大設備性能、混淆概念等方式影響規劃人員的方案制定和設備選型。
6、避免輕規劃設計、重施工建設
行業內規劃設計輕,施工狀態重,主要表現在:a、先建建筑結構,再規劃數據中心,給數據中心的規劃設計帶來不可逾越的困難;b、機房建設和設備安裝開始改造的現象普遍;c、先確定設備,再確定方案,由于所購設備的功能不符合方案要求,或現場不符合安裝條件要求,因此設備運行前應進行更換;d、建筑結構難以滿足數據中心場地布局要求,使得機房分區規劃不合理;空調室外機不能安裝或太遠;動力房與主機房距離太遠,增加了傳動和管理難度,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可靠性。
7、操作和維護人員是否應參與規劃和設計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通常,應該做以下幾點:a、運維參與早期規劃設計可以彌補設計人員對系統運行管理知識的不足,提高設計質量,避免或消除設計缺陷;b、運維參與前期規劃設計,在規劃設計中可以充分考慮運維階段的需求;c、運維參與早期規劃設計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維護系統的結構、薄弱可靠性環節、遺留問題和潛在風險,有助于提高運維質量,并據此制定運維計劃和可行的改造方案。
8、交流機架或直流機架需要什么級別的備用電池
服務器機架可能需要部署100% DC電源、100%交流電源或兩者的組合。例如,如果數據中心是為托管目的而建造的,則可能需要交流(UPS)供電系統,如果要成為電信設施,則可能需要部署DC供電系統。了解了這些,我們就知道DC電源或UPS電源系統的規模和規模。部署備用電池時,最好按照15分鐘的待機放電時間進行配置。以這種方式部署備用電池不會顯著增加資本支出,盡管這很難證明,但更具成本效益。企業需要提高備用發電機組的冗余度,而不是通過增加電池數量來浪費更多的錢。
9、避免可用性設計缺乏科學依據
系統可用性是數據中心規劃設計最重要的指標,但規劃設計沒有科學依據,主要表現為:a、數據中心的規劃設計中會對各個系統的可靠性進行計算,但目前不同設計院、不同設計人員的可靠性計算依據和數據來源還沒有統一,導致對同一數據中心的設計等級和可靠性的定義不同,結果也不同;b、有先規劃、設計、建設可用性,建設完成后再推回設計等級,通過推回等級標準推薦給數據中心用戶的案例。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設計。由于設計中的一些關鍵缺陷,雖然大多數設計符合等級要求,但由于關鍵缺陷的存在,等級下降。c、只關注設備或鏈路(子系統)的可用性,而忽略子系統之間的相關性對整個系統可用性的影響。
10、避免重設備輕系統的誤解
行業內普遍存在,特別是規劃設計人員重設備、輕大局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a、首先確定設備規格甚至廠家,然后根據設備選擇或修改設計方案;b、電源系統是按照2N冗余的最高可用級別來設計的,但設計的結果是只有UPS系統有2N個功能,而整個電源系統只有一個單路故障點;c、整個系統按最高等級冗余容錯系統設計,但空調制冷設備為單路供電;d、系統配備了交流備用能源柴油發電機,但發電機沒有自動啟動功能,因為規劃人員缺乏持續制冷也是系統持續運行的重要條件的認識。
11、避免忽視系統的可維護性和可修復性設計
該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由七個部分維護。任何設備都可能出現故障。快速修復已經成為提高可用性的關鍵指標。忽視可維護性和可修復性表現在:a、規劃設計階段沒有考慮后期的維修通道和維修空間,如設備離墻太近,電池靠墻放置,電纜布局不合理,電纜管道或布線架堵塞上部弱電線槽,后期無法維修,維修工具難以展示;b、發生故障時,應急物資和備件無法快速運輸,故障設備和裝置的更換沒有維修作業空間,延誤了故障處理時限,甚至造成重大事故;c、設備維護時系統的冗余保障能力,不考慮后期故障;d、盡可能采用自動化手段,盡量減少維修人員的人工操作環節,減少人工操作帶來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
12、注重整體設計
高質量地完成規劃設計任務,提高系統的整體設計能力至關重要。a、在數據中心建設過程中,由于規劃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分階段、分專業實施分階段項目,以及不同專業建設之間的銜接,導致大量數據中心無法滿足業務和維護需求,有些問題只能通過大投入大改造才能完成;b、不同的設計師只關注自己負責的內容,沒有統籌考慮其他專業是否完美銜接,是否與其他專業設計有矛盾和沖突;c、規劃設計人員缺乏對未來業務發展的準確把握,缺乏對后期產能管理和擴張的考慮;d、規劃設計人員對周邊資源和物理環境不熟悉,設計的方案可能實施可行性差或給后期運維工作帶來難以克服的困難。
13、避免脫離實際需要和可行性的情況,確定高指標
在規劃設計初期,主觀確定數據中心的功能指標,不切實際地追求大規模、高可用水平、高機架功率密度、低能耗的PUE。在具體規劃設計中,沒有嚴格按照規劃原則和程序進行詳細論證,具體方案和實際措施與總體規劃不匹配。結果是:a、由于實際需求不明確,缺乏可行性的必要條件,反復設計修改不僅造成成本浪費,而且大大延長工期;b、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機房不能充分利用,原因是沒有預期的業務需求,或者機房條件不滿足用戶需求,必須重新優化后才能使用;c、規劃功能無法實現,如系統可用度達不到規劃水平,冷卻方案不支持規劃機架高功率密度,發電機不支持系統連續運行工況,過度規劃使系統能耗指標PUE偏高。有不懂的請咨詢夢飛科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