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個突出的趨勢就是公司企業盼愿提高數據中心方面的出產力,這在很洪流平上歸因于綠色IT的呈現以及艱巨的經濟形勢。這里指的不是人員的出產力,而是指設備和基本設施的出產力。
到底有沒有大概設計出同時切合下列特點的這種數據中心:
極其節能高效
制作本錢低廉
可以適應新技能
可以支持企業的不絕成長
更匪夷所思的是,這種數據中心還永遠位于同樣巨細的園地?
如今一個突出的趨勢就是公司企業盼愿提高數據中心方面的出產力,這在很洪流平上歸因于綠色IT的呈現以及艱巨的經濟形勢。這里指的不是人員的出產力,而是指設備和基本設施的出產力。如今很多公司開始當真存眷計較功率與所耗能源的能耗比,然后拿它們與應用措施和交付該應用措施的設備的預計出產力舉辦較量。另外,各人還認識到大大都 IT資產并沒有獲得充實操作;因此顯而易見,高效設計和實施的數據中心可以或許大幅晉升這些能耗比。
企業在面對新數據中心籌劃這個課題時,今后需要多大的園地這個問題很大概是最難確定的問題。話雖如此,謎底卻經常是最迅速做出的——少少舉辦闡明;在大大都環境下,最后的園地面積遠遠大于實際所需的園地面積。
很多人所犯的頭一個錯誤就是按照今朝現有的園地巨細來舉辦預計——按照以往的增長模式來猜測將來的園地需求。這聽起來是很公道的做法,可是存在兩個根基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假設今朝所用的園地面積獲得了公道操作;第二個問題是假設可用的園地是橫向結構,而不是橫向園地和縱向園地的組合。
很多時候,數據中心的打點人員或設施團隊從下列假設入手:我們的數據中心其計較容量已耗盡或快耗盡,所以我們制作下一個數據中心時,就需要更多的園地。假設我們此刻的園地面積為5000平方英尺,必需至少需要7500平方英尺或更多的園地,才氣維持業務成長。這種錯誤在于,存眷的重點是平方英尺,而不是每平方英尺的計較容量。
假如把計較容量當作是權衡標準,環境很快就會開始產生變革。舉例來說,以擁有40個處事器機架的典范情況為例。在如今大部門的數據中心中,這些機架將會被塞入一兩代之前的處事器,詳細取決于企業的更新周期;普通處事器的高度是尺度的2U。機架很少靠近最大物理容量,可是由于在機架層面的電力或冷卻方面的約束,實際上其邏輯容量很大概到達了極限。(制止數據中心中呈現局部熱點這個準則實際上恰恰使得園地和機架的利用效率大大低落)。
假設負載容量平均到達了60%(再次為了制止呈現局部熱點),我們這個例子中每個機架(假設42U機架)平均有13臺物理處事器和總共520臺物理處事器。假如每個機架占地30平方英尺(這包羅通道和轉門空間等),40個機架就需要1200平方英尺的園地空間。
那么,下一個數據中心應該造得多大?假如我們假設15%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作為平均增長指標,那么十年后,本來誰人小小的IT機房就需要支持至少160個機架,物理處事器數量高出2000臺,東京主機 日本代理服務器,并且需要快要5000平方英尺的園地面積。
可是假如我們同時從縱向和橫向方面來思量,又會如何呢?所有上述的假設都保持穩定,但假設你不管設計什么樣巨細的園地,目標都是為了可以充實操作機排斥間,而不消擔憂局部熱點。以同樣40個機架為例,假如容量平均被提高到90%,那么在接下來2年將現有的處事器群進級到1U處事器,就有望支持1520臺物理處事器。
所以,假如回收公道的設計要領,巨細一模一樣的數據中心(含有40個機架)每年可以支持數量增加15%的處事器,至少可以再利用8年。此刻問題釀成了:我們把數據中心制作得更大,以支持本來的方針:2000臺處事器,照舊在接下來8年的未來技能更新可以再次讓我們的容量翻番?
說到容量預計,借助電子表格做一番簡樸的運算,提出這些假設闡明問題,就能得到一些驚人的結果。這個原理不只合用于處事器,同樣合用于存儲,因為每類設備的尺寸在不絕減小,容量和機能卻在不絕晉升,就事情單元的功耗而言,一代比一代低。
假如我們存眷機能和密度方面的這些趨勢,假設曲線保持下去——甚至步驟要慢得多,那么這一點顯而易見:連小型的數據中心情況也會有相當大的增長率,同時可以在接下來的15年至20年保持一模一樣的占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