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梭,無論你相信與否,一年過半,我們已經來到了2017的下半年,各大企業、組織都對數據中心未來的發展項目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數據中心的發展由于未來數據信息變得越來越重要,數據中心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復雜性也隨著需求的變化日益增長。比如,日益增加的工作負載是與不斷推出的大量應用程序相關。
未來,新技術將直接影響數據中心整體架構,容量以及交付戰略。 云技術,移動性以及可穿戴技術所有這些技術產生的數據,用戶都可以接入數據中心進行訪問。
最新的思科全球云索引報告顯示了數據中心、云利用率的增長速度。
。 未來5年,全球云IP流量將幾乎翻一番(3.7倍)。 總體而言,從2015年到2020年,云IP流量將以3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
。 由物聯網驅動,到2020年,任何設備創建(而不一定存儲)的數據總量將在2020年達到每年600 ZB,高于2015年的每年145 ZB.數據創造了兩個數量級 數據存儲。
。 超級數據中心將從2015年底的259個增長到2020年的485個,到2020年將占所有安裝的數據中心服務器的47%.
。 到2020年,全球云計算流量將占總數據中心流量的92%以上。
所有這些都趨勢,都將意味著數據中心需要配置高密機柜,更多的功率需求以及更好的冷卻解決方案。 考慮到這一切 - 讓我們來看看以下五種方法能讓2018年的數據中心更冷。
科學的對待冷卻系統:
許多企業、組織正在以一種科學的態度看待冷卻系統。 目的是有效的了解數據中心冷卻系統管理的科學與技術。 這包括量化必要變更的能力,確定適當的最佳做法,并在數據中心實施氣流管理策略。
通過科學的看待下一代冷卻系統解決方案,企業、組織可以識別對IT可靠性的負面影響產生的孤立氣流的問題,提高制冷容量,安裝更多的IT設備,并學習如何降低數據中心冷卻設備的資本支出。
關鍵是要了解,數據中心內的冷卻系統可能是一個波動點。 這就是為什么數據中心要快速應對業務需求,市場以及整體數據中心生態系統的需求是很重要的。
優化動態數據中心冷卻系統
新的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冷卻解決方案為管理員提供了一系列技術,將冷卻輸出與數據中心的熱負荷精確匹配。 使用CFD和智能控制 - 您現在可以將監控基礎設施從幾個獨立的傳感器轉變為云儀器環境,可以幫助監控每一英寸的閑置空間,最令人激動人心的部分是整合, 這些動態和主動的管理解決方案使集成DCIM解決方案。 由此,數據中心監控管理選項大大增加。 現在,您可以從桌面或手持設備中獲取IT機架上所有服務器的庫存和運行狀態。
下一代DCIM:
當下數據中心管理和可視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我們正在集成云,虛擬化和整個基礎設施組件。 我們不僅僅是監控環境變量 - 我們正在更加關注工作負載,用戶訪問和數據。 所有這一切都轉化為一種新型的DCIM解決方案。
在DCIM的解決方案中,所有設備動態數據都接入的監控系統,韓國百兆不限流主機 新加坡服務器,數據在上傳到DCIM大數據平臺時包含大量的事件,流數據處理引擎也會根據定義的規則產生大量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存在密不可分的相關性。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更智能的處理這些海量事件,將事件相關性分析、聯動等業務決策從應用程序代碼中分離出來,一個智能的復雜事件處理引擎(Complex Event Process)是最佳的選擇。CEP接受從流數據平臺過來的數據輸入,解釋業務規則,并根據業務規則做出業務決策,實現事件過濾、合并、分流、定位、告警等服務。
下一代DCIM對于IT企業重要價值:
面對未來的海量數據,DCIM管理系統不能僅依靠少數幾臺機器的升級(Scale-up,縱向擴展)滿足數據量的增長,必須做到橫向可擴展(Scale-out),既滿足性能的要求,也滿足存儲的要求(包括結構性數據、非結構形式、半結構性數據);由于服務需求的多樣性,平臺既要支持傳感器數據流的實時分析與處理又要支持復雜查詢與深度分析所需的高性能、低延遲需求。平臺需具有高度容錯性,大數據的容錯性要求在作業(Job)執行過程中,一個參與節點失效不需要重做整個作業。機群節點數的增加會增加節點失效概率,在大規模機群環境下,節點的失效不再是稀有事件。
因此在大規模機群環境下,系統不能依賴于硬件來保證容錯性,要更多地考慮軟件級容錯,同時增加系統的可用性。系統的開放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美國網站空間 香港網頁寄存,各子系統之間數據交換、共享以及服務集成是必不可少的。
DCIM對于數據中心的持續價值:
1. 提供對數據中心電力、冷卻和物理空間使用的持續重新優化,這可以幫助節省資金用于擴大現有數據中心或構建新的數據中心。
2. 整合IT與數據中心設施管理。這有助于拉近IT管理人員和設施管理人員的距離,為他們提供信息和分析,讓這兩個相互關聯的職位重新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