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公司認為,當前對于任何大型IT企業都必不可少的流程:容量能力管理往往都非常的復雜。而且,在當今加速發展的商業世界中,這種管理往往無法有效實施。優先級的改變、日益增加的復雜性和可擴展的云基礎架構使得傳統的容量管理模式已經不太奏效。在新技術的支持下,由創新的IT領導者推動,新的容量能力管理模式正在出現。這種新的模式將IT資源使用視為對業務有意義的,使用自動化和分析來管理復雜性,并減少人工操作。
在本文中,我們將與廣大讀者諸君共同討論如何將容量管理中所涉及到的復雜監控、分析和預測縮減為一項健康的服務(當前績效)指標,以及服務風險(未來績效)的一個指標,使所有利益相關方更易于管理和更具可視化。
容量管理的戰略優勢
容量管理平衡成本和風險
在簡化的意義上,IT容量管理是平衡業務服務的成本和性能的基礎,其中基礎設施的分配和配置是支點。如果您企業的基礎設施配置不當或不足以支持業務需求,可能會發生長時間的響應時間問題和中斷,從而使業務損失高達上百萬。
避免這種情況的一種典型方法是過度配置基礎設施,即估計所需要的容量,并使之翻一番。據估計,多達50%的云基礎設施是未使用的,這種現象在物理存儲中甚至更多。過度配置浪費了大量的硬件,軟件許可和管理成本。而訣竅就在于合理化您企業的基礎設施規模,以滿足當前的需求,并確切的知道何時何地需要增加多少額外的容量。
為了有效優化業務服務,容量管理過程由四個主要步驟組成:
1、數據收集和管理。收集您企業環境中每款應用程序、服務和系統的詳細信息和相關的性能數據。
2、數據分析。分析數據以確定服務的健康狀況,潛在的性能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以便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3、預測。準確預測資源短缺何時何地會發生,這樣才能避免資源短缺。
4、提交可執行的信息。為各利益相關方:IT分析師、服務經理和業務領導提供他們可以據此做出決策所需的信息。
使IT變得如此具有挑戰性的是,鑒于動態發展的技術,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和需求的增長都增加了復雜性,使得IT環境不斷變化。時間一直是性能問題的本質,但是IT人員分散在各種任務和項目中,減少了確保服務交付的時間。最后,容量管理專長越來越少。根據一家業界領先的分析公司Research In Action預測,到2020年,容量和性能管理的技能缺乏將成為75%的企業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或風險。
或許正是由于這些挑戰的存在,使得許多技術領導者認為,容量管理是一大競爭優勢,在未來幾年將會變得更加如此。據Research In Action預測,到2020年,35%的企業將使用容量管理工具來獲得競爭優勢(而今天的比例則為20%)。
有效的容量管理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1、減少了員工致力于提供高可用性和一致的服務所花費的時間
2、減少任務關鍵型應用程序的停機時間和瓶頸
3、優化硬件,軟件和云存儲投資
4、更有效的業務規劃,使IT投資與業務目標保持一致
5、保護企業品牌聲譽
借助自動化管理復雜性
近年來,大部分已經成功的部署了容量管理的IT企業均使用了分析和自動化。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速度和準確性,即使在非常復雜的環境中,但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并采用恰當的工具和流程來有效實施。
要了解這種方法,如下,讓我們來探討前面所述的每個核心流程:
1、數據收集和管理
2、數據分析
3、預測
4、提供可執行的信息
數據采集
性能數據必須以具備足夠的細粒度級別進行收集,以滿足業務交易的需求。例如,實時交易和在線購物需要比批量處理更多的細粒度。請記住,您企業所使用的收集工具必須以自動化和高度可擴展的方式提供詳細,及時的數據,以確保項目的成功。
數據分析
傳統上,這種分析是由容量管理專家通過簡單的工具(如電子表格)“手動”檢查數據;或通過構建和維護定制的工具和查詢來執行的。這種類型的手動分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專業知識,并用到在許多企業中已經薄弱的資源。自動化是一大解決對策,盡管在這方面存在較少的可行解決方案。歷史上,許多這些“自動化”解決方案仍然需要大量的時間來設置,并在提供有用的信息方面仍然受限。然而,技術現在可以用更實際和更有效的方式解決分析問題。
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