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深入發展,上“云”已成為企業發展常態。而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和發展,推動著數據中心的新一輪變革。從大型機數據中心,到標準化數據中心,再到模塊化數據中心,云數據中心,近30年時間里,數據中心不斷迭代發展。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我們步入大數據時代,數據中心在數據計算、存儲、傳輸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2018年數據中心市場會有哪些新的變化呢?
隨著高速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所有的連接都在產生數據,尤其是IOT、4K視頻、AR/VR、AI/ML和自動駕駛等應用對于海量數據處理、高速傳輸和實時響應的需求不斷增加,將所有這些信息流傳輸到云服務或數據中心進行處理的效率太過低下。邊緣運算似乎正成為最佳的解決方案。這就對未來數據中心的計算模式產生了影響,邊緣數據中心必定是數據中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邊緣計算是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采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的端服務。其應用程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絡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與云計算相比,邊緣計算是從數據源頭入手,以“實時、快捷”的方式與“云計算”進行應用互補。云計算更側重于“云”,主要實現最終數據分析與應用,它所有的數據都需要匯總到后端的數據中心去完成,而邊緣計算則強調“端”所在的物理區域,通俗講,是就近為用戶提供網絡、計算、存儲等資源,更能滿足用戶實時性業務的需求。
邊緣數據中心介于核心數據中心和用戶之間,它處于最接近用戶的地方,可只通過廣域網和核心數據中心保持實時的數據更新,直接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不僅可以避免傳遞重復的數據,也使得當地用戶獲得與訪問核心數據中心無差異的服務,更重要的是用戶體驗性更好。
按照IDC的統計數據,到2020年將擁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和儲存,邊緣計算所面對的市場規模非常巨大。如今邊緣數據中心已廣泛存在,尤其在互聯網的數據中心領域里,亞洲服務器租用 歐洲服務器,只有這樣互聯網才能提供優質的網絡訪問體驗。
在過去的2017年,存儲市場被SSD、NVME等閃存技術所革新。前面說過,數據中心在數據存儲、處理等方面需要有所作為,directadmin漢化 虛擬主機,但是傳統的機械硬盤不太給力。受性能限制,使用機械硬盤的數據中心已經無法滿足需求,越來越多的新建數據中心開始選擇全閃存的解決方案。
數據中心發展到現在,除了需要更大容量的存儲需求外,對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面對當前各種各樣的應用,例如移動支付、移動社交等,數據中心需要更低的延遲,更快的執行效率,以保證各種應用的快速響應。雖然,數據中心服務器的CPU、內存性能都在不斷的提高,但由于受到磁盤性能的影響,執行效率并沒有得到大幅的提高,而全閃存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就可以很容易的解決數據中心存儲性能過低的問題。
從每G的成本來看,閃存的價格要高于機械硬盤。但從總體成本來看,全閃存其實還是比較便宜的。第一,由于閃存是未來的主力,因此各廠家在這塊的技術投入力度非常大,閃存的價格在不斷的降低,未來肯定會降到一個相對合理的價位。第二,從購買和后期使用的成本來看,閃存有著明顯的優勢。這主要是因為閃存雖然購買成本高,但故障率較機械硬盤要低很多,并且在能耗、運維和軟硬等方面成本更低。第三,從性能和價格角度來講,閃存的性價比更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據Gartner預計,到2020年主要數據將只使用SSA(全閃存陣列)的數據中心所占的比例將從目前的零增長到25%.可以預見,全閃存將成為未來最佳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并應用于企業的關鍵核心業務上面。
數據中心網絡架構重構進行時
網絡是數據中心里海量數據的“高速公路”,這些“高速公路”的建設必須要統一規劃設計,才能充分發揮網絡互聯優勢。一個擁有先進架構的網絡可以節約成本支出,避免頻繁發生故障,方便去運維,對于數據中心的發展至關重要。隨著云計算、大數據、虛擬化等技術的發展,數據中心網絡架構具備了創新性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