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批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尤其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最終能否參與股權投資的懸念,讓中國聯通的一舉一動都帶有了非常強烈的示范意義。看來,在混改的布局上,有必要引進負面清單模式,倡導與張揚法無禁止即可為的理念。
在去年國家發改委與國資委等部門選定九家央企作為首批混改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又圈定了十家第二批試點企業,第三批試點企業則正在遴選之中。另外,在篩選出數十家央企混改的同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都在馬不停蹄地甄選各地的混改試點企業,全國范圍內混改規模效應已初步顯現。而作為首批國企混改的試點,尤其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最終能否參與股權投資的懸念,讓中國聯通的一舉一動都帶有了非常強烈的示范意義,成了觀察民企參與國企混改成效的風向標。
國企具備較好的裝備、技術、人才、渠道和品牌基礎,民企具有市場嗅覺靈敏、經營機制靈活及員工激勵到位等優勢,混改無疑可實現兩者之間優勢互補與互利共贏。既然如此,嚴格意義的混改,就只能是國企引進民企資本及國有企業內部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那種沒有民企與員工股份參與的國企之間的股權合作,并不屬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廓清這一重要的政策與認知范疇,可防止以國企重組之名行替代混改之實,進而消除在混改過程中針對民企的“玻璃門”、“旋轉門”等壁壘。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7.2%,低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8.6%的增速,仍未整體改變民間投資低于整體投資的情況。上半年全國道路運輸行業同比增長23.2%,同期該行業民間投資僅同比增長4.1%,這就是說,國外域名 免費域名,道路運輸業民間投資利潤所得大大跑輸其他投資。對此,國務院督查組給出的解釋是,不是因為民間資本不愿意投,而是進入很困難。顯然,僅僅采取PPP這種外部資本匹配方式,民企很難在許多利潤豐厚的行業真實分享到市場紅利。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后,高層不斷釋放要提防對外投資風險的政策口風,而且包括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對外投資領域也的確出現了部分非理性投資傾向,此時政府站出來警示與提醒完全是應該的。但由此我們必須思考另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從供給端給民營資本創造出更多的具有吸引力的國內投資空間。而敞開國企大門讓民企有信心地參與國企混改并構筑出長期的股權合作紐帶,無疑是最為看好的政策杠桿。
按照頂層設計,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都是混改的重點行業。這些行業以前基本上處于市場壟斷狀態,如今要拿出原有的股權或者市場,對于他們而言都會有些不適與心痛,也正是如此,混改需要國企拿出足夠的誠意,表現出足夠的包容性,政策鼓勵的尺度也不妨拉大放長些。比如除了在子公司混改外,也可考慮在集團層面試點;油氣行業混改不應只在產業鏈下游的批發零售環節做文章,而應深耕拓展到勘查開采、進口及管道項目建設和運營等中上游領域;電網行業混改也不應只停留在售電側,而應當深入配電甚至電網改造地帶;鐵路混改也不只是與BAT在“互聯網+”的層面對接,還可將上下游運輸開辟為市場標的。這樣,民企才有更多選擇,混改才更有吸引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混改就是國企與民企之間就存量資產再匹配所展開的價值談判與商業選擇,民企當然希望得到的增量股權屬于回報穩定的優質資產,而非劣質資產的“接盤俠”。因此,在混改目標選擇上,須將那些盈利差或資金短缺的國企排除在外,參與混改的國有企業也須主動剝離劣質資產,拿出真正的優良資源招鸞引鳳。當然,既然國有企業拿出的是優質資源,混改就會表現為一種賣方市場,國有企業在選擇上占據主動,最終選擇誰還是由國有企業說了算。這就需要強調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原則,采取陽光化的招標競標方式,杜絕“厚此薄彼”與“暗箱操作”,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是簡單的資產交易或股權買賣,而是一場涉及更深層次制度創新的變革。民營企業參與混改,不僅只追求單純的股東投資收益,還希望獲取更大的市場話語權。基于此,混改必須體現市場化圭臬,民企取得了控股股東的位置,就應毫不含糊地承認。即便那些作為小股東的民企,也應通過建立強制性的累計投票權制度、外派監事制度等方式確保其決策參與渠道的暢通。與此相適應,政府對國企的管理也應從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出資人角色,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與其他民間資本一樣均等行使股東權利。這樣,實行混改的企業最終在決策上就由董事會說了算,資本各方利益訴求都會得以均衡地表達,繼而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與規范化的公司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