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移動公司在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了一則“2017年下半年在蘇州啟動5G試驗網,建設7—10個實驗站點,并現已在10個地市開通窄帶蜂窩物聯網(NB-IoT),在5G時代物聯網研究部署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熱議。
而專家、企業家們有著這樣的共識:在5G核心技術創新的競爭領域,我國通過資源整合、聯合創新、重點突破、商企攜手,創新模式,加快應用,就有望實現中國5G引導全球的目標。
深謀遠慮 啟動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5G時代,我國重點規劃了北京、上海、廣州、寧波、蘇州為全國首批5G試驗網建設城市,計劃明年進行大規模測試組網,并于2019年啟動5G網絡實際建設,2020年有望實現5G網絡商用。
我國首部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提出,預計到2030年,5G將帶動我國直接經濟產出6.3萬億元、創造800萬個就業機會。
正是看到進入5G時代后,將發生的新變化、新業態、新價值,江蘇移動憑借多年積累的技術開發、產業配套以及資本優勢,超前謀劃,搶先布局。江蘇移動在5G技術的研發和布局上可以說是使出了“洪荒之力”,積極籌備5G實驗室,重點圍繞基礎通信能力、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等領域開展研發與創新。
此外,江蘇移動還與多方小伙伴兒簽署5G聯合創新研究合作協議,將推動成立“5G應用產業聯盟”,聯合產、學、研多方力量,共同推動5G相關技術和標準研究,并聚焦“5G智聯、5G智造、5G大數據、5G安全、5G產學研”五個方面。
緊隨蘇州之后,今年上半年,無錫移動與多部門和企業聯合簽訂協議,開展5G車聯網測試基地部署,推動無錫建成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
記者了解到,同樣在北京懷柔,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試驗網,中國企業剛剛在這里率先完成了5G技術研發試驗的第二階段測試。亨通通信產業集團執行總裁孫義興透露,按照規劃,2016年—2018年5G將完成技術研發試驗,2018年—2020年將進行產品研發試驗。目前,相關的技術驗證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2019年5G有望實現大規模預商用,2020年5G商用時代將正式到來。
先行一步 爭奪技術與標準“話語權”
“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其最大的特征在于5G的通信主體大部分不是人,其服務的對象從過去的人與人通信,延伸到物與物、人與物智能互聯。因此,5G將在提升移動互聯網用戶業務體驗的基礎上,域名免費備案 directadmin購買,進一步滿足未來物聯網應用的海量需求,與工業、醫療、交通等行業深度融合,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8月2日,江蘇理工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賈子彥副教授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在移動通信領域專家和企業家眼里,5G所開辟的移動通信發展新時代,將有著巨大的商業和社會價值。因此,全球移動通信領域都想在5G技術與標準的研究與應用上,力求率先突破,贏得未來的市場“話語權”。
孫義興說:“雖然5G技術仍然處在試驗階段,但是廠商之間的技術比拼卻早已展開。”
賈子彥介紹,目前,我國5G已經進入標準研制的關鍵時期。3GPP已經全面啟動5G標準研究,正在制定第一個5G標準(Release 15),計劃于2018年6月完成并提交國際電信聯盟。同時,我國啟動了5G研發試驗,2018年底將完成整個第一階段試驗,并在2019及2020年完成第二階段的產品研發。從而確保5G在2020年實現大規模商業運行。
用中國5G推進組成員單位代表向際鷹的話來說:“我們現在可以比較有信心地說,多天線技術我們在國際上是領先的,我們第一個推出原形機,第一個商用。”
萬物互聯 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5G可以提供網絡資源利用率,解決移動基站忙閑不均的問題;5G網絡可以支持智能手機隔空翻屏、語音翻譯等;5G可能會讓全世界告別交通事故;通過5G寬帶,手機連到云端平臺以后能力更不可想象,也將具備學習能力。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光纖傳送網與寬帶信息網專家鄔賀銓眼里,5G網絡讓手機的能力不可想象。
在5G的應用上,我國將重點在三個方向發力:增強移動寬帶,用無線代替光纖,實現虛擬現實;應用達到超可靠、低時延;實現萬物互聯。但是,多位專家認為,5G時代,我國要實現趕超與領跑,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目前來看,必須加快解決一系列基礎關鍵技術與應用方面的“瓶頸”。
賈子彥告訴記者,國際電信聯盟確定了5G的三大類應用場景:即增強移動寬帶,海量機器類通信和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其中增強移動寬帶考慮超高清視頻、下一代社交網絡、浸入式游戲等更加身臨其境的業務,將促進人類交互方式再次升級。海量機器類通信將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為代表的典型應用場景與移動通信深度融合,預期千億量級的設備將接入5G網絡。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則可無縫支持如車聯網、移動醫療、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