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4日,中組部一紙調令,原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被調往中國聯通出任董事長,與王曉初的調任相對應的是前中國聯動董事長常小兵調往中國電信,與此同時,原工信部副部長尚冰出任中國移動董事長,這是中國三大運營商的一次集體調任。
一位跑口電信行業的媒體人對虎嗅說他記得當天的情況,起初的消息是中國聯通更換一把手,之后是聯通和電信一把手對換,再緊接著是中國移動更換一把手。三個消息相繼放出,前后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當時就覺得這次人事調動不尋常”。
4個月后,在聯通工作11載的常小兵在中國電信董事長的位置上落馬。常小兵留給繼任者的是虧損的聯通,以及在4G時代落后于對手的布局。
移動3天賺出了聯通1年的凈利潤
通信行業的經營模式描述起來很簡單,誰的用戶多,誰的用戶付費多,誰就厲害。所以用戶數以及ARPU值是通信行業兩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三大運營商收入、利潤、用戶及ARPU對比
2014年聯通的公開數據中沒有單獨披露4G用戶,將3G和4G用戶統稱為移動寬帶用戶。當年,聯通移動寬帶用戶的ARPU值是63.6元。
其實,這可以略等同于聯通3G用戶的ARPU值,彼時中國電信有700萬4G用戶,最先開始4G業務的中國移動有9000萬用戶,還在4G戰略上舉棋不定的聯通沒有單獨披露過4G用戶。
聯通當時對是否進入4G戰略存有猶疑,常小兵的想法是聯通以3G為主,在主要的城市覆蓋上4G網絡即可,因為聯通的3G網速已經夠快,也同時支持語音和上網。
鑒于此,聯通只需打造一張完善的精品3G網絡,再以4G網絡作為輔助。這樣聯通在網絡建設上的資本支出不會太高,利潤看起來也會比較好看。
但是王曉初執掌聯通之后就廢棄了這個方向,聯通迅速轉向4G.2014年聯通的移動寬帶網絡(3G+4G)基站有56.5萬個,2015年聯通的4G基站有39.9萬個,2016年聯通的4G基站達到73.6 萬個。而中國移動早在2014年就有72萬個4G基站。
隨著4G網絡的鋪設,聯通的網絡運行及支撐成本逐年遞增,從2014年的378億,到2015年的 423億再到2016年的512億,占成本的比重從此前的15.2% 到18.66%.然而,最大的問題在于聯通4G用戶的增長數同基站的建立數量不成正比,截止2016年末,聯通4G基站的利用率不超過20%,巨大的資本支出暫時并沒有換來相應的收入。
截止2017年6月,中國聯通有1.38億4G用戶,中國電信有1.52億4G用戶,中國移動有5.93億用戶。這是相差非常懸殊的競爭。
在用戶第一卡槽的爭奪中,中國移動有絕對的領先優勢,在第二卡槽的爭奪中,聯通還要面對電信的爭奪。
對聯通不利的因素還包括營收和凈利的減少,代表聯通能夠撬動和利用的資本在減少,這對正在積極布局5G網絡,需要耗費大量資本的聯通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2016年,東亞服務器 臺灣服務器,聯通的營業收入是2742億,移動的營業收入是7084億,電信的營業收入是3522億;凈利潤方面,聯通是1.5億元,移動是1087億,電信是180億。網絡上有一個段子說移動3天就賺出來了聯通1年的凈利潤。
聯通董事長王曉初也表示,“由于資金方面的不足,將不再與中國移動進行全方位業務競爭,將聚焦在東南沿海地區,用小資金發展大業務。”
聯通混改要什么?
聯通最近廣泛引起關注,是因為混合所有制改革。聯通方面一再推后混改方案的推出,最新的消息是混改將在8月底宣布。
一位曾經的電信行業從業者告訴虎嗅,聯通是混改的積極參與者,聯通希望引進外部的投資者來改變自身發展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王曉初說,“希望公司改革后真正獨立運營,不受制于各個部門的行政命令影響,即使有影響也希望越小越好。”
目前市場上傳出的混改參與方有國資背景也有民營背景,包括中信集團、中國廣電等國資,也包括BAT等互聯網巨頭,有傳言稱中國廣電將把優質的700M頻段交給聯通以參與混改。目前,這些潛在的融資方都沒有得到聯通方面的承認。
王曉初說聯通混改要得到資本支持也要爭取優質資源。聯通與騰訊在移動銷售方面進行合作,比較知名的是大小王卡,這一形式已為聯通新增2000萬用戶;與阿里將在中小企業營銷上進行合作,比如釘釘卡;至于物聯網方面聯通同百度、大陸集團、出門問問都有合作。
當然,聯通還有2I2C戰略,就是通過與互聯網公司深度合作打造定向流量+第三方應用的一體化產品,比如同網易云音樂、B站等互聯網公司的合作。
日前,聯通又同騰訊及阿里組建省級的運營中心,不過,聯通方面稱這些合作都與混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