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矚目的聯通混改方案終于塵埃落定,除了各投資方的神秘面紗被揭開,BATJ齊聚的豪華陣容也讓大家對混改可能帶來的通信市場格局改變多了些想象。根據發布公告,聯通集團對中國聯通A股的持股比例將從原來的63.7%降低到36.7%,將超過35%的股權比例讓渡給民營企業,36.7%這一比例則是央企混改史上,原大股東保留股權比例最少的。那么,如此大手筆的混改動作,是否真的會撬動失衡已久的通信市場格局呢?
首先,我們梳理下影響通信市場格局的主要因素:一是技術進步,二是監管政策,三是市場環境。以下將對照上述三點對聯通混改略作分析:技術層面:眾所周知,聯通正是因為在4G網絡建設上的戰略滯后,導致業績嚴重下滑,陷入市場末位的劣勢。而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是4G與5G的并存運行,決定了聯通需要在4G和5G建設上投入大量資金,而混改則給予了聯通資金的支持,成為其發展的最大契機。事實上,聯通也宣稱本次混改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4G及5G相關業務和創新業務建設,加快推進公司戰略轉型。但如何平衡好縮短4G差距與加強5G創新建設,對中國聯通也將是一場不小的考驗。
政策層面:縱觀3G/4G發展歷程,政策對通信市場格局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譬如移動因在很長一段時間受制于不成熟的3G牌照,市場份額被獲得較好牌照的電信、聯通不斷蠶食。而在4G時代,則受惠于優先獲得的4G牌照而一騎絕塵,市場份額不但止跌回升,還利用時間窗口奠定了如今在4G市場的霸主地位。混改后的聯通,如果能在即將來臨的5G時代提前取得更為成熟的產業鏈支持或一定的政策扶持,或可在5G競爭中打一場翻身仗。
市場層面:根據最近公布的半年業績報告,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在4G以及家寬市場,有著顯著的份額優勢與更好的價格彈性空間,聯通要想徹底改變這兩個市場的競爭格局,將會非常困難。而在創新業務領域(主要體現在集客市場),由于整個電信行業依然處于戰略轉型期,尚未尋找到真正的新增長引擎,如果沒有新變量的出現,目前這種管道競爭為主、一家獨大的基本格局以及利潤和營收的馬太效應短期內實難改變。
當然,如果樂觀點看,長期而言,混改或許有助于提升聯通通向數字化服務領域的關鍵核心能力。有互聯網人士表示,混改中,各家更看重的仍然是其自身業務同中國聯通的整合、合作的銜接性,而并非純粹的財務投資。在聯通發布混改公告后,騰訊、百度、京東等也相繼發布聲明,解釋參與聯通混改的背景及業務合作方向。騰訊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百度則表示更多地看好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下,電信運營商發展的新驅動力;京東則強調雙方在營銷、物流等方面的優勢互補。
那么,面對聯通與互聯網大佬的這次聯姻,移動和電信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不會因為中國聯通引入騰訊、阿里混改感到慌。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則以“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策略,隨時關注企業競爭態勢”作為對聯通混改的回應。移動的底氣固然來自于其龐大的體量與雄厚的資金,而與聯通體量相當的電信,應該說在心理和業務發展方面還是受到了聯通混改的一定影響,但已做好隨時應戰的準備。其實電信一直以來都以一種穩扎穩打的形象在默默耕耘,目前也正處于轉型3.0的關鍵時期,尤其在新興業務布局方面更為清晰和領先,還是頗具與聯通抗衡的實力。至于兩家以后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也并不會因為此次混改而受到影響,美國抗攻擊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畢竟商業行為都是趨利的,而移動與電信遠高于聯通的用戶資源更是一大王牌。
綜上,在目前只是混改方案剛出臺的背景下,談混改對市場格局的影響可能還為時尚早,香港主機租用 香港高防服務器,畢竟混改并不是簡單的資產交易或股權買賣,更多的是一場涉及更深層次制度創新的變革。而這種變革的力度到底會有多大,能否在機制、思維、管理模式等方面實現根本性突破還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與互聯網公司的業務合力也尚需時日。如果混改并沒有帶來一場徹底的變革,可能只會在短期內讓聯通暫時擺脫落后的被動局面,但目前的市場大格局仍很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