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相繼官宣告知用戶國內手機長途和漫游通話費取消的消息。從9月1日開始,一直被用戶詬病的國內漫游費和長途費將從通信市場上消失。
近年來,在國家“提速降費”政策得有效實施下,三大運營商相繼降低了流量以及通話費用,在某些地方更是了推出無限流量和通話套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國家政策的推進外,運營商資費降低的背后,還有著虛擬運營商的助推。
眾所周知,過去三大運營商在電信界的壟斷,讓自己賺得盆滿缽滿,一些霸王條款比如漫游費更是引來眾多用戶抱怨。為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同時滿足用戶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應用需求,工信部于2013年底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虛擬運營商。
低資費吸引用戶 倒逼運營商降費
沒有競爭,只會形成壟斷。在虛擬運營商出現之前,三大運營商的諸多收費名目以及高資費讓眾多電信用戶怨聲載道,尤其是流量資費方面,一旦超出套餐限額,或者是區域外使用,便會有可能背負上“巨額債務”。據有關媒體報道稱,深圳市民李先生去鄰省出差,來回總共八小時,手機只是登陸了QQ,并沒有看視頻,之后回來便被告知欠費1.4萬元。
虛擬運營商出現之后,主打的便是低資費,不僅流量通話套餐可選擇性多,而且資費相對于傳統運營商來說也有很大的優勢。同時,虛擬運營商還會聯合相關企業推出優惠套餐服務,進一步滿足細分市場人群的需求。
在高性價比的攻勢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轉戰陣地。雖然虛擬運營商在體量上和傳統運營商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三大運營商的增速,并且對運營商的套餐業務也造成了一定影響。比如,傳統運營商推出的流量通話自由組合套餐,以及流量不清零等措施。
四年磨一劍 中國已成全球最大移動轉售市場
電信市場是一塊碩大的肥肉,民營資本早就想進入分得一杯羹。資料顯示,2016年,三大運營商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豐收,凈利潤共計1273億元,平均日賺超1億元。面對著千億級市場的誘惑,包括京東、小米、阿里等多家企業紛紛試水虛擬運營商市場。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在虛擬運營商實施兩年的時間里,便已經有42家企業獲得牌照,用戶數達到2050萬人。
前幾日,工信部發布數據報告稱,不到四年的時間里,我國虛擬運營商用戶數突破5000萬人,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轉售市場。與此同時,42家虛擬運營商中有16家虛擬運營商用戶數超過百萬,其中規模最大的企業用戶數已經接近千萬人。并且,在試點三年多的時間里,虛擬運營商業務直接吸引民間投資31億元,業務收入總額達到48.2億元,間接創造增加值約104億元,用戶占全國移動通信用戶總數比重已達到3.6%.
此外,多年媳婦終于熬成婆,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負責人日前表示,虛擬運營商試點期已滿,正式商用政策正在制定流程中,美國云服務器 韓國vps云主機,預計不久將出臺。
肥肉不好啃 虛擬運營商還存諸多挑戰
不可否認,虛擬運營商的出現以及發展對中國電信事業作出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其推出的低資費、無漫游等套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三大運營商的資費降低。但是面對著這么一塊肥肉,想要踏實的細細品嘗卻不是那么的容易。
1.垃圾短信泛濫 多次被工信部約談
對于虛擬運營商來說,推出低資費等措施的初衷是為了與三大運營商競爭時更有優勢,以便獲得更多的用戶。不過,這反倒被犯罪分子盯上,利用其低成本的優勢進行詐騙。來自警方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冒充親友領導詐騙警情中,號段多以170/171為主。而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通過大數據監測也發現,有近44%的詐騙短信來自虛商的170/171號段。為此,多家虛擬運營商還被工信部約談
據報道,工信部近日約談深圳星美圣典、天音通信、分享通信三家移動轉售企業,要求相關移動轉售企業嚴格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進一步防范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的實施意見》及有關要求,切實落實主體責任。
對于虛擬運營商來說,在初期試驗發展階段,香港服務器 香港服務器租用,垃圾短信的泛濫已經對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一方面,對于正常合規的用戶來說,“詐騙”的品牌印象會影響他們的正常使用,很有可能會被他人認為是詐騙電話。另一方面,對于虛商企業來說,被打上了負面標簽之后,不僅在用戶留存上存在了問題,同時也會對其未來的品牌宣傳和推廣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2.成本高、運營商提速降費 盈利空間進一步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