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爽約了幾次之后,李國武終于有時間坐在了記者的面前。“最近阿里巴巴張北云計算數據中心二期工程即將開工,我們忙著梳理項目的用電負荷需求和發展規劃。”作為國網冀北張家口供電公司發策部主任,他深知阿里巴巴二期工程對電能有著極高的要求。
按照阿里巴巴的規劃,云計算二期工程總投資180億元,占地600畝,擬在張北縣3個地點建設5個云計算園區,項目總規模為30萬臺服務器。未來5年內,阿里在北方區域約80%的云計算、大數據業務量都會集中于此,歐洲主要代理 德國服務器,這里將被打造成為阿里巴巴北方區域結算中心。
地處冀北地區的張家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涵養區。既要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韓國主機 韓國游戲代理,服務經濟發展,又要滿足環境條件約束,實現綠色發展,是電網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如何實現能源開發、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發展三者之間的平衡?張北在規模化發展清潔能源上的探索與實踐無疑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新路徑。
資源優勢如何成為經濟優勢
張家口位于京、冀、晉、蒙四省通衢之地,是連接環渤海經濟圈和西北內陸資源區的重要節點,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該地區由于負有為首都保護水源和生態的特殊使命而被國家實行限制開發政策,當地缺乏支柱型產業。
盡管張北地區受制于多重因素影響其發展,但其潛在的價值卻不可忽視。“壩上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冬天白毛風,春天大黃風。”這句描述惡劣自然環境的民諺,卻從一個側面道出當地風能資源的豐富。據測算,這里年平均有效風速時間在6000小時以上。同時,這里的太陽能資源也極為豐富,年平均日照時間將近3000小時。
風和光,成了張北的優勢所在。
其實,早在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便在張家口布局清潔能源,以此帶動清潔能源產業和區域綠色經濟發展。建設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利用水平最高,集風電、光伏發電、儲能以及智能輸電于一體的(“四位一體”)的國家風光儲示范電站工程,國網冀北電力以管理運行國家風光儲輸示范電站工程為依托,最大限度消納清潔能源,吸引了大批新能源開發商,有力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今年1~4月份,冀北電網風電累計發電量89.14億千瓦時,同比提高19.6%;光伏累計發電量11.05億千瓦時,同比提高77.1%,能夠為阿里巴巴數據中心等當地新投資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
“每年阿里天貓雙11場面火爆,要保障在海量用戶集中下單,背后離不開數據中心的支撐,而數據中心后面是充足的綠色電能支撐。”阿里巴巴技術保障事業部總經理周明說。
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要求,京津冀地區將在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共享開放、產業集聚發展等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而張北地區作為京津冀大數據應用的核心地區,正迅速形成以大項目帶動產業集群的格局。
目前,張北縣被確定為河北省唯一的云計算數據中心產業基地,已吸引中國教育云數據等10個大數據項目入駐,吸引投資超百億元,建設容量約80萬臺服務器。到2020年,張北數據中心規模將達到150萬臺服務器,基地入駐企業200家以上。
此外,電網企業通過消納清潔能源,還帶動了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按照張家口“十三五”規劃,當地將推動產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轉型升級。目前,在張家口投資的上市公司有30多家,特變電工、盛澤電力、海泰新能源等一批可再生能源投資項目均已入駐。
加快推進電網建設
盡管冀北地區清潔能源資源豐富,但隨著多年的發展,一些深層次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相比傳統發電,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具有波動性、間歇性、隨機性等特點,要對冀北地區大大小小幾十個技術水平不一的風電場發電進行精細調控,并非易事。與此同時,近年來電網電力負荷增長緩慢、本地電力消納空間幾近飽和。加之從2003年開始風電企業跑馬圈地,風電上馬項目越來越多,遠遠超過了電網的建設規模,電源與電網不相匹配的問題愈發突出。
國網冀北電力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目前冀北新能源裝機已經超過冀北電源裝機總容量的50%.雖然張家口希冀加快本地支柱產業發展,提升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但從產業發展的速度和成熟度而言,短期內本地的用電負荷提升仍然有限。因此,在滿足張家口本地用電需求的同時,加強清潔能源向京津冀區域更大范圍輸送,為區域綠色經濟提供新引擎,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