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美利云數據中心,目前是亞洲最大的全自然風冷卻綠色數據中心。
“年平均氣溫8.8攝氏度,全年大氣環境優良天數達280天以上,適合采用全自然風冷卻技術。”數據中心運維負責人冉雅西告訴記者,中衛的氣候和區域條件,對于發展大數據產業,有著天然的優勢。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利紙業是中衛的老牌企業,曾一度陷入困境,東亞服務器 臺灣服務器,后來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增資擴股30億元建設美利云數據中心,由“僵尸企業”成功轉型為“電子紙”企業。
敏銳抓住自身優勢,借助云計算產業的巨大機遇,中衛,這座中國西部的城市,正通過創新驅動實現“轉型追趕、換道超車”。通過提出打造中國“鳳凰城”的目標,中衛將成為西部重要的數據節點城市。
據了解,中衛是西電東輸的重要傳輸通道,供電可靠程度高,建設數據中心成本處于全國最低水平。除此之外,據介紹,中衛的地質構造穩定,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幾乎為零。
“世界知名云計算企業亞馬遜的數據中心之所以選擇落戶寧夏中衛,就是因為看到了我們這個地方獨特的綜合優勢。”中衛市市長萬新恒介紹。
“我到過很多城市,寧夏中衛市區的街道真是干凈,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從北京到寧夏中衛出差的趙濱說。
中衛街道干凈的秘密,除了保潔員們的辛勤工作,其中還有不少的科技含量。
原來,中衛市開發了“環衛云”系統,通過手機APP,環衛工、考核員、檢測員可以隨時將工作情況上報,有效提高了各類環衛事件的處理效率。
其實,不僅是“環衛云”,中衛市還對政務、教育、醫療、旅游、環保、交通、媒體等進行“行業云”應用項目建設,以民生幸福的整體最優為目標,從服務系統的觀點出發,在給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基礎上,發揮最大的效益。
中衛市委書記何健告訴記者,中衛市發展云計算產業的頂層設計是“一區三基地”:一體化國家大數據中心示范區、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國家戰略數據安全災備基地、寧夏中關村科技園西部云基地,一氣呵成。通過發展云計算產業,中衛將由傳統的“輸煤”“輸電”為主,向“輸信息”為主轉變。
翻開中衛“一區三基地”的項目單,東亞服務器 臺灣服務器,目前已有360、京東等140余家公司的云端項目落戶中衛,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寧夏數據與應用中心正在安裝調測,北斗導航位置服務寧夏數據應用中心、火星探索體驗基地、中衛防務裝備展等項目也正在積極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