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發展已進入縱深階段,到2025年,80%以上的應用將實現云化,而隨著云計算的廣泛應用,大型與超大型數據中心也在不斷建設和投產,根據Garter報告,大型數據中心的總裝機數年增長率高達7.2%.數據中心規模的增大,存量數據中心資源的整合,給管理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難度。
如何幫助用戶實現大型數據中心的運營管理的體系化、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從而保障客戶數據中心安全、穩定、可靠運行,降低數據中心運行能耗,并延長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設備的使用壽命,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數據中心總體擁有成本,成為數據中心管理者的最大痛點。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提供最佳產品DCIM
作為近幾年數據中心領域的熱門話題,是提升數據中心設備使用效率、提升運維水平,幫助企業實現收益優化的的重要工具。而國內由于行業發展的歷史原因,大多數號稱DCIM的產品實際上仍是一個動環監控。
DCIM與動環監控有本質的區別,動環監控是以設備監控、告警報表的維度,韓國百兆不限流主機 新加坡服務器,關注設備的運行狀態,顯著特點是管理較粗放,而且與數據中心管理的流程相對是割裂的;而DCIM應該是以數據中心業務視角、系統視角進行管理,通過業務的驅動構建監控、運維、運營等管理流程和系統框架,以滿足業務不斷發展的訴求,華為進入DCIM領域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對數據中心運維、運營的理解,從L1至L4層數據中心全業務的覆蓋,都是我們區別與其他同行獨特的優勢,也是我們產品滿足客戶要求、幫助客戶數據中心想智能化轉型的重要保障。
經驗和技術積累成就華為DCIM+
當前的DCIM市場同業者競爭激烈,那么,華為如何做到真正意義的DCIM+智能化管理?
首先是對業界趨勢的準確把握 ,在數字新時代,ICT行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全球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投資熱度持續高漲,推動數據中心向高密化及大型化發展。僅僅是模塊化建設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業務發展需求;簡化數據中心架構,系統化降低全生命周期的運營成本,智能化的數據中心運維、運營管理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在數據中心領域,華為有大量的自建、租賃的高規格數據中心,對數據中心運維、運營的理解非常深刻。例如華為松山湖EDC,數據中心設計使用率是85%,但是實際使用率只有65%,很大的原因是之前的管理主要依賴人工,出錯率很高。因此,設計的DCIM+管理系統具備精細化容量管理特性,在設備上架前,通過核心算法,搜索推薦合理的上架位置,比如提升機柜利用率優先、負載平均優先、設備連續部署優先、機柜底部部署優先等。
其次在研發投入上,DCIM+智能管理系統借助公司強大的研發實力。在公司系統平臺的基礎上,做了一些修改和刪減,已經解決了數據中心管理系統大規模設備接入難、系統響應慢的業界難題,單臺普通服務器,接入容量達到100萬測點。
還有在生態領域,華為已經同業內知名的BA、安防、電力電子等廠商進行了多輪溝通,通過戰略合作和產品預集成的方式,改變當前數據中心管理系統部署周期長、參數不準確、只監不控的問題,結合華為iPower、iCooling等數據中心核心技術,給客戶提供更綠色、更智能的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
華為DCIM+ 引領技術走勢
一直以來,為了幫助客戶的數據中心達到安全運行、簡單高效運維的效果,華為在研發過程中一直努力發現并總結經驗,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及深入研發探索,華為推出的DCIM+,正是利用云化、智能化技術重新定義數據中心管理系統,為數據中心提供創新的營維管理解決方案,不僅可以幫助數據中心節能降耗,更能讓運維管理簡單可靠,為用戶帶來真正的實際價值,香港主機租用 香港高防服務器,未來華為將繼續堅持信息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核心理念,積極探索行業與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創新及能效管理優勢,為客戶提供更完善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如您有興趣對此話題深入探討,請于第十二屆IDC產業年度大典期間(12月21日-22日)蒞臨華為T9展位,或者在主會場觀看華為中國區網絡能源總工張廣河先生的主題演講《智能化數據中心的演進》(12月21日11:2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