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5G正式商用日期越來越近,但業內已經按耐不住心中的躁動。
前有美國知名運營商Verzion突然在1月4日宣布將在下半年啟動5G商用工作。而AT&T不嫌事大,緊隨其后在1月5日宣布也將在今年開始商用5G網絡。隨后媒體曝光,美式5G并非真5G!
據了解,美式5G這種“固定式”的接入模式,雖然沒有直接采用3GPP協議,但是它的技術指標卻都在5G的定義范圍內,被專家成為“寬帶通信移動化”的模式。所以,許多專家認為Verzion和AT
那邊廂,美式5G剛被打假,這邊廂,中國的5G也“被”提速!
網傳5G牌照提前一年發放,提前到2018年12月或2019年1月發,2018年年中確定三大運營商5G頻段劃分,中國移動的4G-FDD牌照與5G牌照同時發放。而終端方面,根據高通和英特爾調制解調器產品相關消息,美國服務器租用,2019年上半年發布的三星S10支持5G,2019年下半年支持5G的驍龍600系列終端機批量上市,2019年下半年發布的iphone支持5G,2019年四季度安卓5G千元機批量上市。
超速的5G和運營商們的只爭朝夕
GSA發布《全球運營商從LTE演進到5G的報告》顯示,VPS租用 國內服務器,目前已經確定在49個國家的103個運營商正在投入5G技術的演示,實驗室試驗或現場測試的形式正在或正在計劃中。
5G的商用已經開始倒計時,多個國家已經提出了5G商用的時間表。美國政府計劃在2018年實現5G的商用。韓國提出將在2018年首爾冬奧會上實現5G試商用。日本也宣布,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推出5G商用網絡。中國也制定了自己的時間表,將在2020年正式商用5G網絡。
為爭取早日部署5G商用網絡,三大運營商也在摩拳擦掌。在“2017年IMT-2020(5G)峰會”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明確表示將2019年實現5G網絡的預商用部署。中國移動則計劃在2018年首個國際5G標準公布后,適時展開5G網絡的部署,力爭2020年商用。
“留給5G商用的時間不多了,可以說只爭朝夕。”在日前舉行的“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規范發布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如是說。
據了解,中國移動將在今年Q1建設規模試驗網絡覆蓋5個城市;明年Q1推出商用終端芯片對友好用戶進行典型業務測試,并將牽頭12個城市5G業務示范應用。同時,中國移動將在70國慶時進行5G應用展示。
目前,中國聯通已向工信部提交了7個城市5G試驗的申請,已完成上海、深圳外場建設;已經與華為、中興、諾基亞完成5G樣機實驗室及外場性能驗證。
可以說,5G正在加速,無論是標準還是技術成熟度,產業成熟度或者是商用部署進度。中國希望能夠實現引領,建設了全球最大的實驗網,但這并不夠,商用經驗很關鍵。
由于5G的全新性、復雜性等原因,其將要面臨的挑戰也較此前的3G和4G要艱巨,這對于廠商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也是更為嚴峻的考驗,而這也成為中國企業能否在5G大戰中引領全球的根本。去年底出爐的5G NR標準支持快速部署,這滿足了部分運營商提前商用5G的訴求。但實際上,國內三大運營商承擔的5G壓力異常艱巨。如果真如網傳的中國5G“被”提速,5G真的超速承擔過量壓力的運營商帶給用戶的5G體驗恐怕會打上一定折扣。
誠如中國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畢奇所言,“5G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要給移動的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而連續覆蓋則是良好體驗的前提。產業界現在需要重點解決的是如何做到低成本的連續覆蓋。”
然而,實際情況不容樂觀。
此前,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所總工劉光毅表示,中國移動有信心到2020年商用部署的5G基站達到1萬個。但有專家解讀稱,1萬個5G基站遠遠不夠滿足5G的覆蓋,1萬個基站還只是保守估計。因為5G建網頻段較高,基站覆蓋范圍相對變小,同時5G的應用場景增多,所以想要保證5G高速率和廣覆蓋需求,基站數量應至少是4G基站數量2倍左右。財大氣粗的移動尚且如此,電信和聯通面臨的壓力只會更大。
此外,畢奇認為,“2019年進行5G試商用,在2020年實現商用”,這個計劃是比較激進的,留給產業鏈的準備時間并不是很充裕。
“我國的3G/4G牌照發放比較晚,三家運營商都進行了大規模的4G網絡投資,甚至在還處于規模投入期,投資并未完全收回。”畢奇說,“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投入至少要需要7-8年的時間才能收回,按照目前對5G網絡進行規模投入的時間表,在現有的商業模式下,運營商周轉資金面臨極大的挑戰。”
畢奇呼吁,政府應該加大對運營商的政策傾斜,為運營商創造良好的資金周轉環境。否則,運營商將很難短期內持續投資4G和5G產業。
5G牌照本質上就是頻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