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2018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前夕,華為正式發布首款基于3GPP標準的5G調制解調器——巴龍5G01(Balong 5G01)和基于該芯片的首款3GPP標準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Consumer Premise Equipment,5G用戶終端)。
據悉,華為此次發布的Balong 5G01是首款基于3GPP標準的5G調制解調器,能夠支持全球主流的5G頻段,包括Sub6GHz(低頻)和mmWave(高頻),理論上可實現最高2.3Gbps的數據下載速率, 支持5G非獨立組網(NSA)和獨立組網(SA)兩種組網方式。
與此同時,華為5G CPE分為低頻(Sub6GHz)CPE和高頻(mmWave)CPE兩種,實測峰值下行速率可達2Gbps,意味著不到1秒即可下載一集網絡劇,可以支持未來基于5G網絡的各類VR高清在線視頻、VR網絡游戲等各類高清視頻和娛樂應用,且均能兼容4G和5G網絡。在外形上,華為5G低頻CPE重3kg,云服務器租用,體積僅為2L,可在室內隨意擺放。而華為5G高頻CPE包含室外ODU(OutdoorUnit,數字微波收發信機)和室內IDU(IndoorUnit,接口數據單元)。
據介紹,面向未來,華為將基于5G高速率、廣聯接、低時延三大特點,分別推出聯接家和人的CPE、Mobile WiFi和智能手機、聯接物的5G工業模塊、聯接車的5G車載盒子,并計劃將在2019年四季度發布首款5G智能手機。
“5G是一個嶄新的、顛覆性起點,將把人類社會帶入全新的萬物互聯時代,這將帶給人們生活和生產方式的極大便利,用戶溝通和分享的方式也將產生革命性的改變。5G將不僅可以滿足通信行業的需求,更將提高全球的智能環境,為工業制造,以及包括醫療、家居、出行在內的人們的生活,帶來全新的感受。華為首款3GPP標準5G商用芯片和終端的發布,是全球5G產業的關鍵性突破,這意味著5G時代已經到來。”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
與此同時,在發布會現場,余承東講述了華為5G的十年研發歷程。在2009年,華為率先啟動5G相關研究,directadmin安裝,2017年,華為率先與合作伙伴聯合開通5G預商用網絡,2018年將推動產業鏈完善并完成互聯互通測試并支持第一輪5G商用。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至今已至少投入6億美元用于5G研究和創新,在全球已經建立11個5G研究中心(法國、美國、加拿大、德國、俄羅斯、瑞典、成都、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參與5G研究專家超過數千人。當前,華為已經在組網架構、頻譜使用、空口技術、原型機實現和外場驗證等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華為在5G實驗網中實測的5G網絡峰值速率已經達到了20.25Gbps、時延低至0.33ms、每平方公里可聯接的設備數量達到217萬個,完全滿足ITU對5G性能的要求。
目前,華為已經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Vodafone、SoftBank、T-Mobile、英國電信、Telefonica等全球30余家頂級運營商在5G方面展開合作。面向未來,華為將聯合產業界合作伙伴倡導全球統一標準,共同創新,推動5G標準化和產業化進程,構建美好的萬物互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