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UCloud主辦的2018TIC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IDC圈對UCloud安全中心負責人高級總監宗澤進行了專訪,以安全為切入點,對UCloud的安全產品、區塊鏈的安全隱患和發展前景進行了探討。
做貼近用戶需求的云安全服務
數字中國背景下,上云已成為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但云安全防護卻是一場必須長期奮斗的攻堅戰。宗澤表示,從實際落地角度看,云安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安全云,即利用云平臺自身提供的服務、產品是否安全?面臨大規模的重大安全緊急事件能否快速反應?這些能力對云平臺來說非常重要;二是云安全,即能夠為客戶提供怎樣的云安全產品和服務,幫助客戶應對各類黑客攻擊。
自2012年成立至今,UCloud服務的企業已擴展至各行各業。在服務模式上,VPS,UCloud根據用戶的業務發展需要以滿足其不同階段的服務需求,與客戶的業務共成長。以金融公司為例,UCloud可為客戶提供DDos防護、入侵檢測、堡壘機、數據庫審計等以及一些合規類服務。
如果需要給目前UCloud的安全服務等級打個分數的話,宗澤自評了80分。他介紹,作為一家中立的云計算創業公司,UCloud始終把用戶的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斷完善和創新。例如在數據安全方面,UCloud的數據恢復產品是企業的獨有特色,數據方舟這個產品,可以實現將數據恢復至12個小時之內任何一秒數據狀態,這在目前是唯一一家。“安全是一個體系,從來沒有100%的安全。打造貼近用戶需求,世界一流的云安全,這是我們的目標和使命”,宗澤稱。
云安全+區塊鏈=安全屋
區塊鏈誕生不過十年,2017年卻被神化,掛上“暴富”的招牌,吸引了資本主義的貪婪欲望,開始呈現爆發態勢,進入光芒四射的風口時期。目前,不少企業紛紛擁抱區塊鏈,積極探索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典型代表包括騰訊、百度、華為、微眾銀行、巴克萊銀行等,而金融領域則成為區塊鏈落地的重點區域。
區塊鏈的本質是分布式賬本,可通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的方式,實現確保交易信息安全的目標。區塊鏈技術也被應用于保障云安全中,阿里云、青云已有相應的實踐案例。宗澤指出,UCloud在區塊鏈與安全應用領域也有相應布局,已發布了業內第一款解決數據可信流通的產品——安全屋。
他指出,安全屋產品正利用了區塊鏈不可篡改的技術優勢,通過記錄交易數據和交易過程,保證數據的不可篡改,做到了交易可追溯、數據可追蹤,并允許多方參與,保證了平臺的可信度和中立性。
“泡沫”與價值并存 區塊鏈需回歸理性
在目前區塊鏈應用最廣泛的數字貨幣領域,安全的重心更多放在數字貨幣交易所上,更關注交易所的安全解決方案如何做。他表示,從技術的本質角度來講,交易所的安全解決方案與傳統的公司安全解決方案有差別,但這個差別并不大。未來,UCloud將繼續關注區塊鏈的行業應用,致力推出有針對性的安全解決方案。
任何一項技術的爆發,都必須尊重技術生命周期。從虛擬到現實,區塊鏈還需攻破多重難關。安全就是區塊鏈當下面臨的首要核心技術瓶頸。宗澤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講,并不存在完全不可篡改的技術應用,“糟糕”一詞來概括區塊鏈行業的安全現狀不為過,據公開可統計的數據顯示,截止4月份,美國站群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全球被盜的數字貨幣的總額已經超過了5億美金,超過了2016年和2017年兩年的全年總和。“目前看,區塊鏈應用在安全方面,距離真正實現應用還挺遠的。”
區塊鏈被譽為人類最新科技文明的代表,憑借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對于資本的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但隨著人們將區塊鏈的優點神話,市場上的投機行為越發盛行,區塊鏈已被貼上“泡沫”標簽。宗澤表示,數字貨幣作為純虛擬的東西,需要找到和實體經濟真正結合的點,才能實現更長久的發展。
關聯閱讀
河南第一批企業上云綜合云平臺服務商初選名單公布 移動、電信等入圍
工信部下發2018年第10批CDN、云牌照 中嘉和信、天地祥云等12家企業上榜
阿里再度聯手數據港合建數據中心 服務金額至少40億
【中國IDC圈原創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