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機構Synergy的最新排名,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云服務業務收入規模實現翻番,至7億美元,超越傳統云廠商IBM。
此外,公開數據顯示,阿里云目前服務客戶覆蓋歐洲和美國巨頭公司,包括畢馬威、雀巢、菲利普、SAP和施耐德電氣等,這也意味著阿里云已經從服務阿里巴巴內部業務到中國本土企業,并最終走向全球化為更多國際客戶提供云服務。
阿里云的實力可謂是有目共睹的,在過去的幾個季度中,阿里云一直保持著三位數的收入增幅。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曾經預測,阿里云的單獨估值已達390億美元。報告還稱,未來5年內,阿里云的營收將突破185億美元,成為阿里巴巴的下一個“增長極”。
阿里云在公共云市場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同時在傳統硬件IT廠商長期占領的政務市場,同樣帶來蝴蝶效應。
在近日備受關注的山西晉城政務云招標項目中,阿里云以6880萬的金額中標,提供服務主要包含云平臺、大數據等的政務云建設,具體是做什么?簡單來說就是為山西搭建一個在云端的全面的賬務網,云主機,實現所有政務事務上云,數據共享,并最終實現市民政務“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見面辦理”。
政務市場的蝶變效應不是一時而起,而是早有預兆,早在貴州省,阿里云就幫助貴州省建立“云上貴州”,將IT數據全部搬到云上。在浙江省,阿里云幫助浙江省建設政務系統,達成“最多跑一次”成就,還被人民日報發文點贊。在寧夏,通過阿里云政務云搭建,實現80%政府事務“不見面辦理”。
有了成功的先例,阿里云政務云合作邀請源源不斷。不僅包含海關總署、交通部、12306、中石化、國稅總局等國企訂單,也包含建設山西晉城政務云、江蘇“一張網”、廣東政務云等政府訂單,并在11個城市建設了ET城市大腦,域名購買 directadmin購買,全局智能的管理城市。
阿里云政務云為什么能夠獲得這么多好評?
之前,政務領域一直是傳統IT廠商的天下。他們使用國外免費的云操作系統OpenStack來幫助政府搭建數據中心,賺取服務器等硬件利潤。
而新一輪政務云建設的本質是基于互聯網和數據技術來創新,阿里云的互聯網業務中臺、數據中臺、ET大腦等,不僅是一種技術和產品,更是一種互聯網的思想和方法論。這是新型政務云建設的精髓和靈魂,也是"最多跑一次"這種政務創新的基因源頭。
未來的云計算市場是千變萬化的市場,國際巨頭搶灘中國,中國云計算廠商爭奪國際,對于阿里云來說,公共云計算是未來,但同時專有云在一定時間內也會并存。如何更好持續保持阿里云的領先優勢,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