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用戶來講,云計算的存儲和計算服務是成本,因為成本原因每天都有歷史數據被刪除。我們近期接觸的「Gravity」想通過提供去中心化數據計算和可信交換引擎,幫助將企業將數據價值變現。
當前,一方面,想要提供數據交易服務的公司及平臺已有不少,Gravity 則希望通過提供底層算力可信的計算環境,使得數據的使用公開可審計、追溯,交換的參與方消除數據安全的顧慮。
另一方面,當前云服務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國內市場格局也已經比較穩定,作為后入局者,Gravity 希望借助代幣機制,將空閑的手機、終端、PC 等設備組成一個巨大的計算集群,搭建共享計算引擎,提供低成本的云計算服務來吸引企業用戶。
這意味著,低成本的共享計算引擎是這一商業模式的起點,數據交換類的服務則是其商業變現的形式。一方面,需要Gravity 提供一套可行的技術實現方案,保證算力的穩定提供并可以支持數據交換,一方面需要有激勵機制保證有足夠的算力用于支持這一計算引擎。這兩部分的需求,則通過Gravity的主鏈提供。
在Gravity的規劃中,Gravity的底層是P2P的網絡,其提供P2P的 MapReduce框架處理大數據,免備案主機,以及P2P的資源調度系統將各節點的資源高效利用,調度節點規模遠高于中心化分布式系統。與此同時,利用區塊鏈價值網絡,使資源共享者在互信的網絡中獲取激勵。
具體的主鏈設計方面,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Gravity 的主鏈主要進行基于 VCU 的計算供需組織,使用 PoS 共識。側鏈是基于計算的各種應用,比如數據服務和數據交換,以及支持外部存儲鏈的數據交互,如從Filecoin、sia 導入數據。利用IPFS協議進行Gravity 的內部存儲,實現分布式計算。同時通過PoT機制(Proof of Task Accomplishment)對占用的內存、CPU、存儲、帶寬的占用時間及工作量等進行計算,確認工作量。在數據交換方面,團隊使用基于Hypervisor的內核監控技術運行算法,保證保證算法的知識產權以及無惡意代碼侵入;對高度敏感數據配備可分布處理的全同態加密方案,保證數據安全;并根據調用次數計量計價。
Gravity告訴36氪,目前支持安卓的內測網絡已上線,想參與測試分享算力的用戶已經可以通過gravity. link站點獲取安裝包進行內測;與此同時,團隊與Consensus Approach Limited(成員屬于XDag中國核心開發團隊,XDag社區有數萬GPU算力)達成合作,合作共建礦工社區,提供穩定算力。
在實際應用方面,Gravity也已獲得部分合作伙伴支持,包括AI金融公司INFNIBASE、西部生鮮供應鏈服務商 BeeBox ,Gravity會為前者提供一個多方的協作授權和審計體系,為后者提供低價的大數據云服務資源。 同時Gravity正在與存儲礦盒、基因數據公司等多個合作伙伴正在洽談,算力、數據提供和使用方業務落地并行進行中。
現階段,Gravity已經組建了6人的團隊。創始人羅宏宇是前阿里云產品專家,有7年阿里工作經驗,曾負責阿里云數據平臺、數據開放平臺產品開發商業化相關工作。聯合創始人張國保有9年阿里工作經驗,曾是阿里云資深經理。架構師劉韋宏是前滴滴滴大數據架構部技術專家,主要負責離線存儲集群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