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5月11日,第二屆全球未來網絡發展峰會在南京市江寧區隆重開幕。在5G網絡分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IMT-2020(5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發表了題為“5G創新與發展”的主題演講。
5G創新與發展
目前,我國5G進入國際標準國際標準研制的關鍵階段,今年6月完成獨立組網5G新空口和核心網標準制定,支持增強寬帶和低時延高可靠場景。預計在明年九月滿足全部ITU技術要求。
據王志勤介紹,隨著整個標準和頻譜生態環境統一發展,各個國家也更加明確和加快了5G的商業應用進程。
美日韓在2017-2018年進行了部署,在2019年達到符合5G統一標準的設備。歐洲在2018年開展5G技術實驗。中國在2016年開始5G技術研發試驗,預計在2020年啟動5G商用,香港免備案主機 美國服務器,我國5G發展進入到全球商業應用的第一陣營。
在頻譜方面,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各國5G頻譜共識逐步聚焦于3.4-3.8GHz、4。4-4.9Hz、26GHz、28GHz、39GHz等頻段。中國主要聚焦在中頻3.3-3.6GHz和4.8-5GHz高頻24.75-27.5GHz、37-42.5GHZ。
“當前為5G設備研發關鍵時期,需集中產業資源完成設備開發。具備示范應用能力的5G終端最早將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
面向2020年正式商用,對5G發展也提出了巨大挑戰。“5G產業生態需要聯合創新,探索新需求、新技術、新業務、新商業模式,5G融合應用是5G實現萬物互聯、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點,仍任重道遠。”王志勤說。
5G與人工智能
王志勤指出,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融合,三大因素驅動人工智能崛起。
大數據:大數據的高速發展與積累是人工智能學習過程的基礎是算法的精確度和準確度提高的原料,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石。
算法:深度學習算法的革新減少了傳統算法和人類手工總結的不完備性,大幅提升算法有效性。
算力:硬件技術的變革使硬件成本指數下降,運算時間縮短,是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的保障。
5G的發展離不開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在王志勤看來,面對差異化的接入、組網和應用需求,5G完成移動核心網的云化架構和基礎設施虛擬化,將在云化系統引入智能特性,全面提升網絡服務和運營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