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云計算產業一年一度的盛會——2018可信云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作為行業權威智庫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發布《云計算發展白皮書(2018年)》,系統、全面地梳理了全球以及國內云計算市場發展的現狀及熱點,指出當前行業云正在步入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同時深入分析了安全和風險管理的行業“痛點”,介紹了云計算在政務、金融、工業、交通等重點行業的應用情況,并對我國云計算產業的未來發展給出了具體建議。
繼《云計算白皮書(2012年)》、《云計算白皮書(2014年)》、《云計算白皮書(2016年)》之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第四次發布云計算白皮書。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所云計算部副主任栗蔚對《云計算發展白皮書(2018年)》進行了深入解讀,她表示,目前全球云計算市場增長趨于穩定,預計未來幾年市場平均增長率將達22%左右,到2021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461億美元。
全球平穩,中國市場增速搶眼
全球云計算市場保持平穩增長,并呈現出三大趨勢。栗蔚透露,一是IaaS市場增長快速,計算類服務為IaaS最主要的類型;二是PaaS市場穩定增長,數據庫服務需求增長較快;三是SaaS市場增長放緩,CRM、ERP、辦公套件仍是主要的服務類型。
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及增速
相比較全球市場,我國云服務市場增長迅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顯示,我國公有云市場增速保持50%以上。栗蔚透露,2017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691.6億元,增速34.32%.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264.8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55.7%,預計2018-2021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02.6億元。
中國私有云市場規模及增速
白皮書同時顯示,我國私有云市場規模達426.8億元,較2016年增長23.8%,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穩定增長,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55.7億元。
栗蔚表示,從我國公有云市場上看,IaaS是增速最快的服務類型。2017年,公有云IaaS市場規模達到148.7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70.1%.截止2018年6月底,共有301家企業獲得了工信部頒發的云服務(互聯網資源協作服務)牌照,隨著大量地方行業IaaS服務商的進入,預計未來幾年IaaS市場仍將快速增長。
群雄逐鹿,行業云進入戰國時代
行業云時代全面開啟。栗蔚表示,當前云計算的應用正從互聯網行業向政府、金融、工業、交通、物流、醫療健康等傳統行業滲透,各大云計算廠商紛紛進軍行業云市場,行業云進入到了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
白皮書顯示,政務行業是云計算應用最為成熟的領域,全國超九成省級行政區和七成地市級行政區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設政務云平臺;金融行業是云計算深化應用的重要突破口,《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主要信息系統盡可能遷移至云計算架構平臺;工業云是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抓手,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全國各地方政府紛紛進行工業云發展規劃,積極推進工業云的發展;軌道交通是城市運轉的命脈,軌道交通信息化已經成為國家信息化重要布局,軌道交通云正處于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的關鍵時期。
從市場層面上,在政務云市場,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基礎電信企業,浪潮、曙光、華為等IT企業,以及騰訊、阿里、京東等互聯網企業均在政務云市場重點發力;在金融云市場,銀行紛紛建立科技公司,民生科技、建信金融、興業數金、招引云創等銀行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在銀行云方面進行發力。同時,國有大行與互聯網巨頭也開始進行聯姻,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與中國建設銀行宣布戰略合作,京東金融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署金融業務合作框架協議,中國銀行與騰訊宣布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等。
白皮書認為,現階段各行業云市場還處在起步階段,尚未形成穩定的行業格局,個別行業市場產品存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低價競標的情況屢有發生。因此,各行業市場亟需形成一批在行業發展中具有引領作用的標桿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