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已達26.7萬億,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32.28%,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在此背景下,重慶富民銀行行長孫中東認為,銀行業必須依賴數字化互聯互通構建和擴張自身價值網絡,銀行業必須依賴數字化提升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銀行業必須通過數字化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最終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
重慶富民銀行行長孫中東
依托自身數字化能力建設實現自我賦能-Enhance
銀行數字化能力建設的基礎是什么?基礎在于一個適合銀行自身的前瞻性架構規劃,通過該架構規劃回答數字化銀行目標藍圖(citymap)和數字化銀行發展路徑圖(roadmap)的問題。在目標藍圖中充分結合銀行“渠道-客戶-產品-財務-管理信息”價值鏈打造銀行基礎服務能力,支撐各類基礎業務發展;充分結合線上化、數字化能力的要求打造面向互聯網的經營能力,實現高效、安全、體驗極致的銀行數字化服務。在發展路徑圖中明確數字化能力建設的先后順序、輕重緩急,逐層推進,分階段解決銀行數字化發展過程的瓶頸。通過目標藍圖和發展路徑圖在全行層面凝聚戰略共識,適配數字化銀行發展所需的組織形態和機制保障,培養和壯大數字化銀行所需的復合型人才梯隊。
銀行數字化能力建設的內容是什么?從數字化銀行基礎服務能力來看,銀行必須具備七項基礎能力:即通過統一的客戶及賬戶管理能力,實現客戶信息管理及客戶服務承載;通過集中的總賬管理能力,做到全行一本帳,實現全行財務會計精確歸集及分析;通過公司及零售客戶的產品研發及服務能力,實現迅速捕獲市場客戶需求并完成產品及服務推送;通過銀行高效的交易能力,保障銀行客戶隨時、隨地、隨意完成交易服務;通過對于多渠道的整合能力,實現銀行柜面、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新興的移動渠道服務及體驗的一致性;通過精準的客戶關系管理及分析能力,實現真正以客戶為中心,提供貼身擬合的金融服務;通過全面的風險管理能力,實現銀行風險收益最大化。
從數字化銀行面向互聯網端的服務能力來看,銀行必須從客戶服務、業務支撐、基礎設施三個維度加強數字化能力建設:從客戶服務維度來看,首先是基于自建、合作、植入場景模式,提供銀行服務和產品的能力;其次是為線上產業鏈不同客戶提供定制化、綜合化金融服務的能力;第三是迅速響應和滿足個人和小微企業民生類、個性化需求的能力;第四是提供非金融、增值的服務吸引客戶,避免同質化競爭的能力;第五是全方位融入社交化網絡、了解最新需求、與客戶互動的服務能力;第六是提供互聯網客戶統一視圖、統一成長體系和服務、一致體驗的能力;第七是與中小銀行、金融同業在互聯網端合作共贏的能力;第八是基于移動技術,創新銀行產品、渠道和對客服務模式的能力。
從業務支撐維度來看,首先是互聯網模式下對公對私一體化、跨行跨境一體化的支付能力;其次是快速有效的將現有銀行系統交易封裝、互聯網模式化的能力;第三是以開放合作的方式支持內外部機構共同創新業務和產品的能力;第四是為各領域提供深入、快捷、有效的大數據分析和支持的能力。從基礎設施的維度來看,第一是以共享云化的方式,將特色、非金融服務推向客戶的能力;第二有效隔絕互聯網安全風險,提供嚴密的安全防護體系的能力。
在數字化銀行基礎能力以及面向互聯網端能力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運用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體系,使之不斷沉淀和固化到銀行的管理體系、業務流程及系統平臺中,真正實現銀行由表及里的數字化能力提升及自我賦能。
依托開放金融能力建設實現合作賦能-Empower
數字經濟各環節中銀行服務的缺位,阻礙了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因傳統線下網點經營模式使其無法靈活快速迭代響應的市場需求,也與數字經濟下各類產業客戶往線上遷移的趨勢背道而馳,銀行傳統的風控模式在數字化經濟領域由于信息不對稱也完全失效,即使商業銀行不斷通過打造手機銀行、直銷銀行來推廣數字化服務,也往往局限于銀行本身封閉的服務體系,使銀行服務與客戶棲息的場景脫節,最終陷入各家銀行線上的產品和服務同質化競爭的怪圈。所以通過數字化銀行對接服務數字經濟下的各類業態成為一種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