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情況就是——西安紫光國芯是紫光國微的全資子公司,研發DRAM內存的主體就是他們,而紫光國微是上市公司,除了西安紫光國芯之外還有別的業務,特別是智能安全芯片,這部分業務是能賺錢的,但西安紫光國芯不能賺錢,因為現在他們的內存有研發能力但不能量產,所以紫光國微決定剝離存儲芯片資產。
存儲是紫光集團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但紫光集團目前主要的精力是長江存儲科技,主力產品是3D NAND閃存,DRAM內存現在并不是他們的重點,而國內三大存儲芯片布局中還有合肥長鑫/兆易創新、福建晉華,后面兩家的主要是生產內存的,包括桌面DDR及移動LPDDR內存。
全球的DRAM內存芯片主要掌握在三星、SK Hynix及美光三家公司手中,國內近年來也加大了內存及閃存領域的投資,但是技術研發及生產能力還需要較長時間。在內存芯片上,紫光國微下屬的西安紫光國芯具有DDR2/DDR3/DDR4內存研發能力,但沒有生產能力。此外,西安紫光國芯為了研發DRAM內存不斷投入資源,但無法量產導致公司不能賺錢,經營壓力增大,紫光國微決定以2.2億元的價格將其出售給北京紫光存儲科技公司。
這件事里面涉及多個公司,先縷清里面的關系——西安紫光國芯前身為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是由原奇夢達科技(西安)有限公司2009年5月改制重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公司2003年作為德國英飛凌科技存儲器事業部在西安成立。在2006年,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伴隨著存儲器事業部從英飛凌科技全球拆分上市成為奇夢達科技,奇夢達科技(西安)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并開始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運營。2009年,浪潮集團收購原德國奇夢達科技(西安)有限公司進行改制重建并更名為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2015年,紫光集團旗下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收購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并更名為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
出售的對象其實也不是外人,北京紫光存儲科技是紫光國微控股股東紫光集團下屬的子公司,業務涉及安全存儲、集群存儲、服務器、一體機等等。
中證網的消息稱,西安紫光國芯2017年實現營收3.43億元,虧損1200.23萬元;今年前七個月,實現營收3.27億元,directadmin安裝,虧損585.23萬元。截至2018年7月31日,西安紫光國芯資產總額為2.79億元,凈資產為2755.60萬元。目前,紫光國微為西安紫光國芯共提供借款資金1.95億元,另外,尚有為其獲得1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提供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紫光國微就是之前的西安紫光國芯,今年5月份改名為紫光國微,這是因為紫光集團6月初與重慶市政府、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發起成立了紫光國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億人民幣,還會尋求IPO上市,占用了紫光國芯這個名字,所以之前的西安紫光國芯就更名為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光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