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3D NAND技術面臨I/O傳輸速度、存儲密度、產品上市周期長等挑戰,長江存儲提出的創新Xtacking架構是將邏輯和存儲元件上下相迭,把外圍邏輯電路和存儲陣列電路兩個模塊分開做加工,然后再將兩個模塊從傳統的水平擺放變成上下堆疊,如此設計可以解除I/O傳輸瓶頸,且面積利用率從傳統的65%提升至90%。
紫光的新一代隱式指紋安全U盤,搭載著長江存儲自制的3D NAND芯片,引發市場關注。長江存儲投入3D NAND技術的開發費用高達10億美元,由1000人研發團隊合力打造,歷時2~3年完成研發,目前正在武漢12吋晶圓廠進行生產。
紫光已啟動武漢12寸生產線投入3D NAND芯片生產,預計2019年將由目前的32層堆疊技術,轉進64層堆疊技術,導入Xtacking架構技術來優化芯片效能,美國站群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也啟動南京、成都廠,同步進入3D NAND芯片生產,估計三大生產基地將投入高達1,800億人民幣。
該產品采用全盤數據加密方案,內部存儲空間分為紫光安全U盤和紫光保險箱兩個部分。其中,紫光安全U盤為公共盤,云主機租用,消費者在使用的過程中與普通U盤無異,資料信息可快速共享,而紫光保險箱則是需要指紋識別或密碼輸入才能顯示出來,確保了數據的隱蔽性,再者,隱式指紋安全U盤也支持多個指紋用戶錄入。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于9月南京舉行的“中國芯片發展高峰論壇China IC Summit”中,就已經讓該產品首度亮相,他驕傲地拿著這個U盤指出,“這是中國第一支采用自己自主研發芯片所生產的U盤”。
紫光推出的U盤產品象征“中國存儲芯正式誕生,打破國內存儲芯片零自制局面”的“雙芯齊發”深刻意涵,而從芯片研發生產,到終端以自有品牌進行銷售的完整流程建立,也將是國內存儲市場從自主技術開發成功,到商用落地和品牌建立的重大進展。
新一代隱式指紋安全U盤問世,不但象征了“中國存儲芯”的正式誕生,打破國內存儲芯片“零”自制局面,更證明了國內3D NAND芯片不但是技術上的成功,更有能力面向商用市場。
國內首顆搭載“中國存儲芯”的產品正式落地商用,是新一代隱式指紋安全U盤,由紫光集團旗下三家企業:紫光存儲、長江存儲、紫光國微聯手打造。
紫光指出,該產品除了采用長江存儲的3D NAND芯片,還搭載紫光國微的安全芯片和隱蔽式小面陣的指紋傳感器,以紫光存儲的自有品牌來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