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因云服務的高增長超越蘋果,歐洲服務器租用 云服務器,成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
因此在公開信中,張勇特意提到,特別感謝阿里云前總裁胡曉明,在過去四年為阿里云的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 讓阿里云的技術夢想和商業夢想得到融合和實現。
本次調整后,阿里云總裁為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張建鋒,2004年7月加入阿里巴巴,擔任淘寶網技術部架構師,其后出任淘寶副總裁等職,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之一。2015年3月6日,張建鋒任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負責人。同年12月,擔任中臺事業群總裁。2016年4月1日,任職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CTO)、中臺事業群總裁、集團技術戰略執行小組組長。2017年云棲大會成立阿里巴巴達摩院后,張建鋒兼任達摩院院長。他此次兼任阿里云總裁,向CEO直接匯報。
行業人士認為,阿里云作為阿里集團toB業務的基礎,近幾次組織架構調整中,業務權重一直在持續加重,可以顯示出阿里阿里云給予厚望,更顯示出將持續增加toB業務的發展投入。
騰訊首次披露云服務收入:2018年前9月超60億元
【中國IDC圈原創,禁止未授權轉載!】
本次調整是自2015年以來,阿里進行的第三次系統性組織架構調整。在2015年底和2017年1月的架構調整中,阿里云負責人也是直接向張勇匯報。對比阿里最近兩次架構調整,云計算也均是重點。其中張勇在2017年1月的架構調整中共提出6項變動,涉及云計算的篇幅是最大的一部分。
云服務收入首次公開,騰訊開始擺脫“游戲公司”的標簽
阿里稱,調整后的阿里云智能平臺是阿里巴巴集團中臺戰略的延伸和發展,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于云計算的智能化技術基礎設施。
自從騰訊進行架構調整,加碼云計算投入后,騰訊云發展迅速。11月14日,騰訊在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首次披露了云服務業績,騰訊云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逾人民幣60億元,并且連續三個季度較上年同期實現超過100%的增長率,較上個季度則實現為兩位數百分比增長。
本次關于阿里云的調整,阿里自身給出的解讀為:阿里巴巴集團過去幾年在實施中臺戰略過程中構建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機器智能的計算平臺、算法能力、數據庫、基礎技術架構平臺、調度平臺等核心能力,將全面和阿里云相結合,向全社會開放,為全社會服務。
11月26日,阿里巴巴CEO張勇發出公開信,宣升級。此次架構調整主要分為四方面:阿里云升級為阿里云智能;成立新零售技術事業群;天貓將升級成為“大天貓”;菜鳥網絡成立超市物流團隊和天貓進出口物流團隊。阿里云事業群升級為阿里云智能事業群后,原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將另有任用,集團CTO張建鋒兼任阿里云總裁,向CEO直接匯報。
阿里與騰訊“不約而同”,在架構調整中加重云服務的業務權重,是否代表國內云服務廠商將開始又一場腥風血雨的戰斗?可以預見的是,國內云服務市場格局將迎來新的變化。
持續提升阿里云業務權重
相關閱讀:
2009年9月,阿里云成立,美國服務器租用,阿里成為國內最早布局云計算的平臺型企業。過去9年來,阿里對云服務持續投入,阿里云長期處于高速增長中,成為了國內云計算平臺的領先者。阿里公布的Q3財報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阿里云計算收入同比增長90%,為56.67億元。在阿里集團內部,阿里云也為非電商業務中增長最快的業務,在2018年上半年營收收入突破100億元。
更多關于國內云服務相關政策與市場趨勢分析,敬請關注第十三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
不久之前騰訊也進行了公司成立以來第三次戰略調整,從原來基于社交、游戲等消費互聯網,轉向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to B互聯網業務。
掃描二維碼,領取第十三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門票:
因此也有行業觀點認為,阿里此次由CTO掌管阿里云,是為發揮技術出身的張建鋒的優勢,將云計算基礎設施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深入融合,對阿里云實現智能化升級,進而拉開阿里云與騰訊云的距離,鞏固阿里云在云服務市場和技術層面的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