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這個報告的初衷是為了去了解工業企業在面對數據管理問題的時候的一些真實的需求,現在的數據管理的現狀是怎么樣的,在做數據資產化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我們在今年下半年的時候聯合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一起針對工業數據資產管理的問題展開了調研,問卷全部是通過網絡渠道進行發放的,回收上來一共120份,收到了有效問卷是74份。
第三點我們從數據監管的情況來看一下。我們特意設置了數據上云的問題,詢問企業對于數據上云的看法。這邊51.3%的企業還是選擇了對數據上云保持謹慎,保持謹慎指什么,一個是企業不允許上云,一個是選擇再觀望一下,第三是根本就覺得上云不靠譜,然后本身技術安全保障還沒有到很成熟的地步,所以不會選擇上云,我們在這里列舉了三類企業的一個態度,然后發現其實中型企業對于數據上云持悲觀態度的占比其實還是很高的,我們在這里也是做了一些猜想,因為本身涉及到數據安全性的問題,有資金支持的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建設私有云或者使用混合云去存放自己的數據,但是像中型企業這樣的企業本身數據沒有小型企業那么靈活,然后在資金方面可能又沒有大型企業那么充足,所以就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這個也是希望我們云服務商共同去思考這個問題,怎么去提升自己的服務或者說出一些管理或者制度上面的一些規范,使企業敢于把自己的數據上云。
企業在收集和管理數據之后主要會進行哪些業務需求的分析,這邊排名在前兩位的是監控生產運營的情況和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這邊其實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前兩個是使用數據分析方法最容易解決的兩個問題。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妙瓊
除了做好一開始的規劃之外,企業想從數據中獲取價值,其實首先是要對自己企業的數據有一定的感知,知道自己有什么數據,能用數據來做什么,所以我們設置了對于數據梳理的問題,是不是有專門的人員對企業的數據進行定期的梳理。小型企業在做數據梳理方面反而有所反超,這個我們也是馬上聯想到了數據量的問題,所以調出了數據量的這張圖,可以看到橙色加黃色加綠色的部分是數據量小于5TB的情況,就是說86.36%的小型企業數據總量都在5TB以下,5TB大概是什么樣的概念,花1000元就可以買到一個很好的5TB的硬盤。
我們特別希望這一次的調研工作可以激發工業企業去思考自身的對于數據管理的一些需求,我們接下來也會在明年的工作中繼續深入地進行工業數據資產管理的調研,去實際了解工業企業對于數據管理的情況,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可以加入到我們的工作中來。
最后做一下總結,其實在將數據進行資產化的過程中是要用數據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這其實也是對企業自身提出了更高的一個要求,企業需要了解自己的數據,要思考自身的需求,要知道用什么數據去得到什么樣的答案,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去買一套數據管理的工具就可以解決的,這個需要管理的手段和技術手段相結合,然后投入合理的人力和資金來一步步地完善整個數據管理的工作。
在技術工具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調研,40.5%的企業還在使用文檔管理的方式,我們不是說文檔管理的方式不好,如果企業數據量不是很多,然后又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用文檔方式就能解決自己數據管理的問題的話,文檔管理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主要是需要全局數據管理的意識以及知道需要用這個數據管理去解決哪些問題。右邊的圖顯示的是我們統計的企業正在建設或者計劃建設的一些其他的數據分析或者數據管理的軟件工具。
良好的數據管理規劃是做好數據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我們從企業類型角度再來看一下剛剛的一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中型企業不管在工作開展方面或者說是在數據管理機構的設置方面都要稍稍領先于其他的兩類企業,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再做一個深入的研究,到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
我們設置了問題去詢問企業建設數據管理平臺的驅動力是什么,60.7%的企業會認為是由內部業務需求驅動去建設的,有20%左右的企業是看到別的企業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我也想做一下嘗試,另外17.6%的企業是直接來自上級指示領導,去建設這個平臺。其實我們平時也會碰到這樣的例子,歐洲服務器租用 云服務器,就是我直接去采購一套數據管理平臺或者一套工具,但是管理人員、業務人員不太會用,覺得很難用,在短期內也看不到購買這套工具的成效,可能這套系統用了一段時間之后就被擱置了,但是其實解決實際的數據管理問題不僅僅是需要買一套工具,工具只是工具,只能去提高數據獲取的效率,就是在數據分析的時候能夠快速地得到我需要的數據,來得到我想要的分析結果。通過數據分析解決了實際問題,才能真正為企業帶來利益。
建設模式這塊也是非常有意思,44.6%的企業愿意去采購一些成熟的工具軟件去進行數據管理,但是對于這個軟件的維護方面更多的企業,64.9%的企業更傾向于我即使是采購了成熟的方案也是由自己去維護整個系統的運營和使用。
最后一個問題是關于數據流通的,我們這里也是問了幾個問題,會不會對外提供數據?會不會需要使用外部的數據?現在涉不涉及?今后會不會涉及?整個答案其實最后只有2.7%的企業說了覺得現在沒有涉及之后也不會涉及到這個數據流通,所以說其實整個數據流通的市場還是非常大的,這個市場其實帶來更大的問題,我們需要有更完善的技術服務和更多的政策法規的支撐去維護整個市場穩定的運行。
在這74份問卷里面其實覆蓋了44.4%的工業的門類,云主機,其中大型企業占到了50%,中型企業占到20%,小型企業占到30%,其實從這個數據量或者說行業的覆蓋來看這個數據其實還是不怎么完善的,但是我們也是從其中看到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或者說觀點,所以接下來我會以外行的身份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我們看到的這些數據情況。
12月13日,2018數據資產管理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主辦,CCSA TC601大數據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承辦,中國IDC圈協辦。
企業的信息化能力方面,剛剛提到了數據總量,從整體來看,只有33.8%的企業數據總量在20TB以上,從數據的日增量來看,只有12.2%的企業認為他們的數據量在100GB以上,其實這個數據量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還是比較小的,在座的可能有通信行業的嘉賓,一個運營商省公司的數據量日增就可以在20TB以上。但是小數據量并不是說明數據差,如果一個企業很清楚可以通過哪些數據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其實小數據也可以發揮出很大的價值來。恰恰在數據量很小的時候企業就需要去打好數據管理的基礎,這樣在之后面對傳感器的增加,去發展物聯網或者工業互聯網的時候也能夠很好地面對數據爆發的問題。
在座的各位領導、嘉賓大家中午好,感謝大家堅持到現在,我是來自中國信通院云大所的王妙瓊,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針對工業企業數據管理進行的調查報告的情況。
我們會從幾個角度分析整個調研的情況,先從組織制度這邊來說,我們把四個層面的調查都放到了一起,從管理意識開始看,已經有98.6%的企業認為企業數據管理非常的重要,成果是值得期待的。到了工作開展的層面有87.8%的企業已經開始開展或者已經開始規劃整個數據管理的工作。55.4%的企業已經設置了數據管理的專職機構,33.8%的企業投入了10個人以上的團隊進行整個數據的管理。從管理意識到人力投入這一步步看下來,其實整個占比是逐漸下降的,也就是說雖然大家熱情都很高漲,但是其實落實數據管理的工作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妙瓊對《工業數據資產管理調查報告(2018)》進行解讀,以下為演講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