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通知,降低部分無線電頻率占用費收費標準,包括降低5G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頻率占用費標準。為鼓勵新技術新業務的發展,對5G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頻率占用費標準實行“頭三年減免,后三年逐步到位”的優惠政策。
【中國IDC圈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對于馬上要到來的2020年期限,今年很可能進入5G相關實驗和應用的爆發期。不過5G進程不是空中樓閣,前進的每一步都伴隨著政府與行業的努力。接下來,本文將帶你回首2018年5G發展的那些關鍵進程。
7、12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發放了5G系統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中國電信獲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 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其中2515MHz~2575MHz、2635MHz~2675MHz和4800MHz~4900MHz頻段為新增頻段,2575MHz~2635MHz頻段為重耕中國移動現有的TD-LTE(4G)頻段。
9、12月18日,3GPP宣布5G后續標準工作推遲3個月,R15 Late Drop、R15 Late Drop ASN.1分別要到2019年3月份才能完成。R16標準完成時間也要從2019年12月延后到2020年3月,R16 ASN.1則要到2020年6月。
3、4月18日,發改委正式批準12個5G試點城市名單,包括北京、天津、青島、杭州、南京、武漢、貴陽、成都、深圳、福州、鄭州、沈陽。根據發改委此前制定的標準,香港免備案主機 美國服務器, 5G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范工程要求以直轄市、省會城市及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區域主要城市等為重點進行建設。
5、6月14日,3GPP全會(TSG#80)批準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3GPP完成了5G R15標準主要兩個階段的標準凍結,包括非獨立組網(NSA)和獨立組網(SA),其中非獨立組網于2017年12月已凍結。在經歷了34個月夜以繼日的努力,2018年6月,第二階段獨立組網(SA)也完成凍結。至此第一個全功能完整版5G可商用標準正式出臺。
1、2月25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華為消費者業務面向全球正式發布首款5G商用芯片——巴龍5G01(Balong 5G01)和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Consumer Premise Equipment,5G用戶終端)。
8、12月17日,中國電信宣布,完成了業界首個SA(獨立組網)方案的4G與5G網絡互操作驗證。此次測試驗證了5GSA(獨立組網)方案的可行性,將進一步推動5G設備的成熟和4G設備的完善。
站在2019年初展望新的一年,曾經只是概念的5G,亞洲服務器租用 歐洲服務器,距離正式商用已經越來越近。
2、4月2日,中興通訊宣布,聯合廣東移動在廣州打通了基于3GPP R15標準的國內第一個5G電話,正式開通端到端5G商用系統規模外場站點。據介紹,打通的5G first call是基于中興通訊面向商用的全球5G端到端系統,遵從最新3GPP R15標準。
6、9月28日,IMT-2020(5G)推進組公布了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的第三階段最新測試結果,第三階段NSA(非獨立組網)測試已全部完成,同時,SA(獨立組網)測試也進程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