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交換機與企業網關產品線總裁鐘開生告訴記者,CloudEngine 16800可以支持高密400G接口,是華為AI發展戰略以及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重新定義數據中心網絡的代際切換。“這款交換機將為數據中心客戶賦能,加速AI商用進程,引領數據中心全面邁入AI時代。”鐘開生說。
三大特征為數據中心賦能
從云時代到AI時代
鐘開生表示,在過去六年間,CloudEngine 12800很好地滿足了全球數據中心對業務彈性伸縮、自動化部署等核心訴求,先后在全球6400多個數據中心投入商用部署,銷售年復合增長率達到82%,連續六年增速全球第一。“我們雖然起步晚一點,但是過去六年的增長卻是最快的。”鐘開生自豪的說。
面對AI大面積商用帶來的挑戰,鐘開生認為,數據中心交換機必須擴展自身的能力,滿足三大特征:內嵌AI芯片、單槽48x400GE,以及向自動駕駛網絡演進的能力。華為CloudEngine 16800全面具備這三大特征,它是業界首款內嵌AI芯片的數據中心交換機,能夠100%發揮AI算力;具有業界最高密度單槽位48x400GE,可以滿足AI時代5倍流量增長需求;使能自動駕駛網絡,可以秒級識別故障、分鐘級故障自動定位。
在虛擬化時代,數據中心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了資源池化共享,提升了資源利用率,比如將服務器的利用率由20%提升到60%。在云時代,數據中心通過SDN實現了云化服務,優化了發放效率,大大壓縮了業務部署時間,并帶來了業務智能運維能力。那么AI時代,數據中心又該做哪些改變?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進步,越來越多的行業都在嘗試向自身的業務和系統中引入AI。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表示,華為已經將AI定位為新的通用技術,今后會將AI技術全面引入到智能終端、云和網絡等各個領域。說到做到,2019年1月9日,華為發布了業界首款面向AI時代的數據中心交換機CloudEngine 16800。
此外,隨著AI時代的到來,數據中心的數據處理量將不斷攀升,隨之而來的是電力消耗的增長。據統計,目前用電成本約占數據中心整體運行成本的60%以上,而網絡設備的用電量占到5%左右。CloudEngine 16800則可以將平均每bit數據的功耗降低50%,1臺設備每年可以節省32萬度電,減少碳排放259余噸,幫助客戶大幅降低成本。
鐘開生表示,當企業不斷投資AI應用時,會發現數據中心網絡性能對AI算力影響很大,而且可能會成為AI商用進程的一個關鍵瓶頸。傳統以太網存在千分之一的丟包率,這會導致數據中心的AI算力只能發揮50%。另一方面,預計全球年新增數據量將從2018年的10ZB猛增到2025年的180ZB,現有100GE為主的數據中心網絡本根無法應對如此規模的數據量。此外,隨著數據中心不斷增加服務器,加上計算網絡、存儲網絡和數據網絡三網融合,傳統人工運維已難以為繼,亟需引入創新的技術來提升智能化運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