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于10月3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正式開幕,為了推動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和金融市場各項業務的深度融合,本屆峰會專門設置的分論壇“金融科技與復合型人才培養”,于11月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正式舉行,中國銀行業協會高峰發表致辭。
這是一個閉門會,準備很關鍵。這兩天我準備了一個稿子,但我不按照稿子講,我們小范圍講,說一說我的想法。還是客套話,感謝大家和信通院云大所魏所這邊,尤其這個專場與其他分會場不一樣,這是一個plus是一個加餐。人才培養的問題既很重要又涉及商業上的一些機密。當時辦的時候,何所這邊提出來,我是有點猶豫的有點不同想法,后來為給峰會增光添彩,我與姚主任商量,還是將這個專場搞起來。
昨天一天聽下來,跟會近一天,這次最大收獲是金融科技變成產業,產業化了,這是我的第一個感覺。變成產業化,原來將金融科技更側重硬件的實力,比如廠商來了以后,如何買它的硬件設備和一些軟程序的設備。這次不一樣,大家更加迫切地感覺,整個金融科技在這次銀行業轉型過程中歷史的重大作用。
現在經常流行一句話“銀行數字化轉型”,銀行數字化轉型其中最關鍵的是金融科技的應用。如果哪家銀行在數字化轉型能把金融科技抓住了,這次浪潮能夠把握主動權。按照這個原理推下去,如果整個金融科技在應用過程當中最重要的還是人才問題。
前兩天我看過一個報道,2017年年底,整個銀行業從業人員380萬。整個金融科技人才缺口150萬。按照前兩天李偉(音)司長有一個報道說,整個中國銀行業人才占比不到5%。這反映銀行業做金融科技的現狀。
我的整體感覺,這次論壇如果我們將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放到一個關鍵點,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是整個現狀。
第二點,我的感覺是這樣的,9月28日,我們跟徐校長香港科大、建行大學、還有深圳大學,四方在中國銀行業,免備案服務器,應該說在中國金融業銀行業先行先試,搞了一個金融科技師的認證。也是閉門會,這個idea,2018年11月份與哈佛肯尼迪學院,25個中小行長搞小班的時候。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很多老師教授講包括金融科技的事情。在哈佛肯尼迪行長班里,我看到香港還是臺灣的一張報紙,今后應該更加強調金融科技師的培養,我說這個idea不錯,我在群里扔了一句話,今后我們應該著重在金融科技師方面做出一些貢獻。這件事當時姚主任在里面是領導,高管研修院博參(音)副秘書長說這件事不錯,應該繼續努力。這件事埋下種子,怎么搞金融科技師的問題。銀行里兩張皮,搞科技的說科技的話,搞業務的說業務的話,不好合攏。在業務部門設了“測試”就是用戶體驗處。起到什么作用呢?屬于把業務部門需求和科技部門對接一定要有這個部門,但這個部門不能放到科技里。這是一種模式。
科技也分化出來,科技部門成立公司金融、零售金融和機構金融,包括資本市場、資金交易等。專門成立一個處派駐科技部門工作,這也是解決科技和業務兩張皮的問題。
各家銀行都很頭疼,兩張皮互相打架,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確實需要科技人員懂業務,業務人員要懂科技。跨界應運而生。很有意思的,今年4月份,建行很有意思,我最近發現國有銀行里面工農中建加郵儲最有活力的是建設銀行。當初美國銀行BOA進入建行時成為戰略投資銀行。建行搞所有數字化轉型包括零售賦能全部來自BOA,那時戰略投資者為建行立下汗馬功勞。建行全行金融創新中心總行的放在深圳,建行專門有一個金融創新的部門,其他行沒有,把它單獨出來。楊聰(音)老總帶隊,將深圳分行人事老總等,跟我們探討想搞金融科技培訓班,解決業務和科技部門人才短缺的問題。不謀而合,姚主任我們一起跟他探討,4月26日建行在上海搞了一個很大的會議,“產學融”結合的會議,這是田中立董事長的大手筆。搞完之后,由四方簽署協議。說姚總得出手,我跑到深圳,徐院長坐鎮,四方,建設銀行深圳分行等四方搞了課程體系基地。那次是最終會議,將這件事落下來。這當中還有插曲,今天談點干貨。
剛才講這么多金融科技這波浪潮關鍵確實是需要金融科技師,需要人來做。需要加速培養金融科技師,來解決整個金融機構轉型過程中的難點和痛點,這是我講的第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