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美國站群服務器,由中央網信辦、中國科學院、國際計算機學會中國分會指導,中國大數據與智能計算產業聯盟主辦的“首屆中國超級算力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期間,備受矚目的2019“中國大數據與智能計算產業領軍企業”獎項評選揭曉。
中科曙光憑借“采用浸沒式液體相變冷卻技術的硅立方計算機,為區域或行業構建先進計算中心”榮獲“中國大數據與智能計算領軍企業”獎項。
圖說:頒獎典禮現場中科曙光(左二)榮獲“中國大數據與智能計算領軍企業”獎項
硅立方計算機采用了機器、機房和建筑三位一體立體化建設模式,可實現快速部署,將原本平均兩年的數據中心建設周期縮短至三個月左右,滿足當前大數據與智能計算產業高速發展需求。
除實現快速部署,免備案服務器,硅立方可提供超高密度算力,單機柜功率密度可達160kW,是傳統風冷數據中心的4-5倍。其采用異構計算體系結構,軟件定義的超融合管理系統,可以廣泛支持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多種應用的融合創新,為科學探索、產業升級提供先進計算力。
而在今年10月舉辦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曙光硅立方作為唯一的計算機,入選代表全球頂尖科技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目前硅立方已在北京、南京、山西、甘肅等多個省市建設應用。坐落于山西綜改示范區的硅立方先進計算中心,建成當年即為多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提供計算服務,助力山西及其周圍省市聚集上下游產業鏈創新資源,支撐“互聯網+實體產業”創新。
隨著5G、大數據、互聯網等應用快速發展,由數以百計服務器組成的數據中心能耗問題日益凸顯。中國數據中心節能技術委員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數據中心的能耗達到1300億千瓦時,超過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電廠發電量之和。而降低數據中心能耗——PUE值(評價能源效率的指標),也成為行業內外關注難題。
而硅立方采用的浸沒相變液冷技術,顛覆了傳統的制冷方式,將服務器芯片、主板在內的所有計算部件浸沒于液態冷媒中,通過液體相變為氣體帶走熱量。其PUE突破性降至1.04(全球數據中心PUE平均值為1.58),能效比提升超30%。若全部采用硅立方浸沒相變液冷計算機,全國數據中心每年可節電400億度,相當于1/3個三峽大壩的發電量。
在“液冷”方面,曙光一直是國內行業中的引領者。曙光率先于2015年推出國內首款標準化量產的冷板式液冷服務器,并在當年完成國內首個冷板式液冷服務器大規模應用項目,2017年交付了國內首套商用全浸沒相變液冷服務器,并于今年完成了國內首個浸沒相變液冷服務器大規模應用項目。截至目前,曙光擁有“液冷”核心專利就超40項,此外還有40余項“液冷”相關專利已提交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