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中國”戰略的推動,政企數字化進程大大加快。同時,5G牌照的發放,也對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產生了巨大帶動作用。可以說,數據經濟的主流地位已經確立,而作為其基礎的數據中心自然成為了國家新基建的重點領域。據科智咨詢預測,2021年中國IDC業務市場總規模將接近3000億元,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長。
由于看好數據中心的廣闊前景,包括鋼鐵、房地產、產業基金等很多傳統行業優質資源及資本也紛至沓來,不斷投建自己的機房或者是IDC。但是與行業政策熱火朝天,巨額投資蜂擁而至的場景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部分IDC的空置率卻達到40%左右,有些甚至高達70%。行業如此火爆,為何你的機房反而門可羅雀?難道是行業進入了瓶頸期?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數據中心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將長期增長,而且很有可能在某一段時間突然爆發。現在所展現出來的情況,實際上是一種格局變動之下,對之前市場需求暴增的消化過程。
眾所周知,2014-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對于計算力的需求曾經有過一輪爆炸式增長,在這一過程當中,機房的建設也隨之進入高潮。不過,由于互聯網行業市場洗牌的原因,原本廣泛的計算力需求,逐漸集中到如字節跳動,抖音,VPS租用,快手,以及美團等大顆粒度用戶手中。雖然他們的需求依舊在快速增長,但由于其只會選擇頭部大型IDC服務商,這就導致了那些中小服務商出現了機房高空置率的現象。不過,隨著未來產業互聯網的興起,勢必會再度引來大量長期的廣泛需求。
其次,傳統行業需求尚未被激活也是原因之一。現在雖然國家大力提倡數字化轉型,但受限于我國傳統行業門類眾多,很多企業依舊習慣于本地IT環境,對于上云,IDC的接受需要一個較長適應過程。但是隨著5G,邊緣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應用的落地普及,不僅傳統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和上云需求將被徹底激活,而且還會衍生出很多以邊緣數據中心為基礎設施的業務場景。屆時,以現有行業體量而言,恐怕很難滿足如此龐大的需求。
總之,從大環境來說,現在的數據中心行業正處在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一旦突破,后期空間將十分廣闊。
那么在未來,云主機租用,產業互聯網的需求究竟會以怎樣的形式爆發?傳統行業需求多久才能被激活并釋放?隨著各路英豪競逐加劇,數據中心市場應該如何布局?關于這些問題,第十四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2019)主會場特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從宏觀層面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