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在互聯網企業出海需求的帶動下,數據中心運營商和相關行業廠商也逐漸意識到海外市場的巨大價值,開始紛紛策劃自己的出海之路。2019年12月19日,在第十四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2019)第二天召開了2019數據中心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本次論壇有包括信通院和數據中心國際合作促進會的專家,新意網集團、中國聯通,小米集團以及Colt和PLDT等海外企業高管與會,對于中國數據中心企業的出海需求、痛點,以及未來趨勢發表了深度解讀。
在論壇上,科智咨詢高級分析師周益資帶來以“全球數據中心發展現狀”為題的主題報告。
科智咨詢高級分析師周益資
周益資:各位來賓,下午好!作為今天下午分享的開場,剛才劉源總也有說到科智咨詢、IDCNOVA對于數據中心的國際合作的部分其實是非常關注的,所以今天我帶來的主題大家可以看到標題是關于未來數據活力下一站。為什么我們在全球環境下只是關注東南亞地區?其實也是基于近幾年來我們持續對全球市場,包括國內市場都有一個很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那么在全球區域內我們選擇了東南亞地區,足以說明我們對這個地區市場的樂觀和未來成長的愿景。今天我們的主題就是大致地看一看全球整個數據中心市場的概況,然后深入和詳細地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地區過去幾年的發展狀況、未來是否能夠繼續支撐長遠成長空間的需求,以及這個地區市場特點和格局,未來如果國內企業選擇出海,要在東南亞地區布局的話,我們都有什么樣的要素在投資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關注。
首先我們來看全球市場的發展情況,過去幾年全球數據中心的總體市場規模是處于一個穩健增長的態勢,到了2018年全球市場規模達到514.2億美元,總體的增速從2012年到2018年的年復合增長是在15%左右的增速,部分大的區域市場是有一個很快的增長。
看一看全球市場分布格局的情況,從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分布可以看到,美國服務器租用,差不多接近一半的分布是來自于北美地區,其實在亞太地區現在增長是非常快的,已經接近全球1/3的市場份額,其實要比我們看到第三位的西歐是有將近一倍的領先,亞太地區未來成長的潛力也是非常大的。當然,亞太地區當中我們著重看的首先是國內的市場,還有一部分就是今天所要關注的東南亞地區的情況。
過去幾年東南亞的增長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概括:一方面是因為東南亞總體經濟實力的提升,我們看到的就是所謂的GDP的增長情況,其實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尤其是對于柬埔寨這樣的國家,整體工業化進程在過去幾年是相當迅速的,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最明顯的感觸就是帶動各個產業的發展,包括我們會重點關注的信息通信產業。另一方面就是對于數據中心來說會有一個直接拉動的互聯網經濟的增速,Google的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8年總體的市場規模是從320億美元直接以每年差不多31%的增速,到了2018年達到720億美元,近幾年來除了國內市場以外,這個增速是非常亮眼的。
以上是關于全球包括東南亞過去增長的情況,這種增長在未來到底是不是一個持續的狀態?具體是什么需求去拉動它?我們會從兩個方面來說,就是國際通路和當地需求。
我們在這里展示了目前海底光纜建設的網絡,過去我們說是海上絲綢之路,現在海底光纜的布局上東南亞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連接點,不管是國際通路還是本地有些國家,因為也是一個島嶼分布的特性和特色,所以有的國家本國的網絡設施也需要通過海底光纜實現,從這一部分來說的話,國際的需求包括通過海底光纜的數據流量是非常可觀的。思科是從2018年開始分析,2017年的數據看到2022年,這五年的時間未來亞太地區整個數據流量也會達到年復合增長率32%。當然,地區的范圍相對來說覆蓋得更廣一些,也包括中國或者日韓這些地區,但我們可以從它的規模和增速發現,東南亞地區未來的數據流量趨勢是非常樂觀的。
說到當地的需求,我們也是分為兩個維度:首先是從個人出發的方向,這一部分最關注的就是互聯網經濟未來的走勢。平時我們說到互聯網經濟最核心的還是人的使用習慣和消費習慣的提升,我們看到更多關注的數據就是人的年齡分布。東南亞地區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整體人的平均年齡都是年輕化的狀態,可以從我們采用的數據看到,全球的平均水平大概就是人口年齡在30.6歲,但東南亞絕大部分國家除了泰國和新加坡以外,其它的都是低于全球水平的,也是非常年輕的。我們也可以從這個年齡階段看到,0-14歲和15-24歲這兩個年齡層相當于目前的嬰幼兒和青少年的狀態,其實占比加起來在這些國家當中基本上都超過了40%,或者是接近一半的程度,也就是說未來十年以內都是很有一群增長潛力的互聯網人群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