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數字經濟風起云涌,傳統行業轉型上云的步伐也隨之加快。數據中心作為核心基礎設施的地位更加穩固,各種超大型云數據中心紛紛拔地而起。然而,隨著5G的落地,邊緣計算又將興起,屆時將會需要諸多形態各異,計算力復雜,且數量龐大的邊緣數據中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將會對服務器市場產生怎樣的改變呢?日前,我們中國IDC圈的編輯采訪了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服務器產品部總經理沈榮先生。請他就未來服務器市場的發展趨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眾所周知,在國家"數字中國"戰略的推動下,政府和企業上云加速,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由此帶來的各種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也出現了爆炸式增長的局面,且這種局面正在愈演愈烈,以數據為主要拉動力的新興產業經濟正在逐漸成為主流。數據中心行業素有數字經濟基石之稱,近年來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據科智咨詢發布的《2018-2019年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IDC業務市場規模達1228億元,同比增長29.8%。在這樣的背景下,服務器市場也隨之經歷了一波暴增。
沈榮先生表示,隨著10年前英特爾處理器支持虛擬化技術開始,云計算隨之進入快速發展期。公有云市場在這段時間內增長超過4倍,這直接導致服務器市場增長率達到了101%。總體來說有四大特點,首先是IT基礎架構的集中化,標準化,催生了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發展;其次是超級CSP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產業模式,推動了開放計算的發展;第三,軟件定義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計算,存儲,網絡的融合以及CT和IT的融合;最后,全球在云化IT基礎架構的支出不斷增加,推動全球市場結構不斷變化,競爭格局隨之調整。在未來,隨著云計算、邊緣計算以及AI的發展,服務器市場還將進一步爆發。
和過去企業內部IT設施采購硬件只是為了簡單搭建郵件或者網站的方式不同,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對服務器采購規模更大,需求更加復雜,對服務器廠商來說爆發的市場需求是挑戰也是機會,在過去十年里,浪潮抓住了這場云計算變革的機遇,以52倍增長速度,快速上升到全球服務器前三,也讓計算能夠像水、電一樣,無處不在。
IT格局之變,數據中心下一個十年
談到浪潮未來的關注重點時沈榮表示,重點發展以云計算,大數據和AI為核心的智慧計算,抓住邊緣計算的機會,推進全球化,將是浪潮2020年的發展戰略。
云計算變革方興未艾,AI、邊緣正待崛起,IDC認為,AI和邊緣是服務器市場新的增長點。AI的發展重心從自身的產業化轉向各個行業的應用,因而,2019年被稱為產業AI化元年,5G牌照的發放也意味著邊緣計算正處于大爆發的前夜,雖然全球服務器市場并不景氣,但是并不缺少新的增長動力,云、AI、邊緣等新技術將在幾年內重構全球服務器市場結構。
邊緣計算將促使服務器形態和用途發生變化
隨著5G牌照的發放,邊緣計算在未來也將大行其道。但是,邊緣數據中心在形態和計算力需求方面和傳統的大型,集中化云數據中心完全不同。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例,其車身集成的傳感器在檢測到數據之后,會將其發送到車內的邊緣數據中心進行處理,并作出行為判斷。但是受限于車內空間,該數據中心無論是計算能力,體積還是供電系統,都必然十分有限。甚至不同類型的車,其邊緣數據中心的標準也都不一樣。
沈榮先生表示,在未來的邊緣時代,數據中心向兩極分化是一種必然趨勢。大型數據中心高密高電的形態已經確立。至于邊緣數據中心,將會有幾個特點,首先是跟應用走,應用場景的屬性非常強,這一點和通用服務器完全不同。未來邊緣服務器,通信領域、能源交通領域,消費領域,都各有差異。
第二是計算力訴求不同,和大型數據中心相比,歐洲服務器租用,邊緣數據中心相對更側重于輕計算和存儲,其間的差異非常大。基于這些差異,可能產生一些典型的特點,比如環境適應性,高溫高濕,亞洲服務器租用,IO差異性等。需要說明的是,邊緣IO和傳統服務器不一樣,會有很強的專用IO通訊接口。比如車載,或者油田,變電站等特殊需求。另外是計算力的多樣化,以前是X86或者Power, 未來可能還有嵌入式或者其他形態,這些都和傳統服務器有本質區別,邊緣服務器市場會十分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