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年中,數據中心的光纖布線解決方案不斷地進化,而基于8芯的光纖的解決方案,在優化結構化布線以及匹配收發器發展路線方面,正逐漸流行甚至成為主流選擇。在此趨勢不斷發展之時,深入了解行業背后的因素,分析到底是哪些挑戰不斷推動著base-8方案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回顧過去,并展望未來,虛擬主機,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base-8方案的價值和市場潛力。
要了解base-8解決方案是如何誕生的,我們必須回顧數據中心布線的歷史。很多在布線行業從業時間較長的人,都可能會回憶起在現場端接和安裝光纖的艱苦日子,一次操作一芯光纖。隨著數據中心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長,設計人員和安裝人員不得不管理數百甚至數千個單芯光纖和雙芯光纖連接器。但由于空間和時間對于數據中心來說都非常的寶貴,這種傳統的方法肯定難以滿足部署密度和速度方面的需求。
因此,在1996年,出現了MTP(MPO型)連接器,它徹底改變了數據中心布線的設計和部署。它在一支線纜和插頭中可容納12根光纖,在滿足高水平的速度、密度和安裝方便性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第一個常見的問題是,base-12解決方案是何時,以及為什么最先得到廣泛部署?在九十年代中期,行業急切需要開發一種模塊化、高密度、結構化布線系統,base-12連接應運而生,這種系統可以快速部署到數據中心,同時還可在機架中實現大的端口密度。由于TIA/EIA-568A光纖顏色編碼標準是基于12根光纖為一組制定的,加之帶狀光纖通常為12根光纖一組。因此,以數字12為增量擴展高密度連接方案就變得非常合理,因此12芯光纖MTP連接器和base-12連接應運而生。
從歷史上看,MTP終端的干線光纜一直擔任著數據中心結構化布線的主干,從主配線間接出并連至分區配線區域。當時的主流數據速率沒有超過10GbE,因此服務器、交換機和存儲設備上的光端口是雙工的,或者是雙芯光纖的。因此,通過base-12 MTP連接器實現高密度主干連接的同時,需要12 芯光纜到 2 芯光纜的接線模塊和分支跳線來為設備上的兩芯光纖的端口提供兩芯光纖的接口。由于數字 12 可以被數字 2 整除,因此這種MTP布線和分線解決方案可以很容易地為網絡設備提供雙芯光纖接口,并充分利用base-12主干光纜的光纖。事實上,僅需要一個連接器與一個模塊,使用MTP連接器進行結構化布線就可以將光纖部署到六個雙工端口。
行業快速發展到2009年,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部署的密度和速度變得更加關鍵。在此之前,大多數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都是基于傳統局域網市場上常用的硬件設計。因此,行業需要一種專門針對數據中心的方案,而不僅僅是一般性的布線問題。隨著數據中心市場的持續增長,專門設計的預端接光纖解決方案呼之欲出。當這樣的解決方案出現時,它解決了數據中心將過多寶貴而有限的空間用于布線的挑戰,同時也優化了基礎設施組件、加快了部署速度,并且非常便于使用和維護。在上市后的10年中,它為行業帶來的價值不斷得到證明。密度、網絡正常運行時間、速度、簡單性和滿足未來需求的清晰過渡路徑,是其不斷發展的關鍵因素。
從2009年到2013年,與數據中心相關的光學技術和協議路線圖不斷發展和結晶。與主要收發器、交換機、服務器和存儲制造商的討論表明,雖然可能會出現許多收發器技術選擇,但所有選擇都將基于雙芯光纖或八芯光纖連接。換言之,對于40G到400G的以太網傳輸,所有方向都通向這些解決方案。
藍色字體表示截至2017年的ieee標準協議。
盡管雙芯光纖和八芯光纖解決方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一些短期的替代方案也將提供不同的基本光纖數量。如上表所示,通往400G的路徑,包括了作為base-32和base-16解決方案的第一代和第二代OM3/OM4并行傳輸建議。然而,與著名的收發器、交換機、服務器和存儲供應商的討論表明,由于制造成本和連接器的復雜性,這些解決方案不會得到廣泛的部署。
設想一個主干基礎設施,使用了16、24或32光纖增量的MTP連接器。將此連接器引入布線基礎設施意味著您正在用最小的公分母布線:這種收發器技術服務頻率最低,而且使用壽命最短。對于基于8或12芯以上光纖的基礎設施,需要分支轉換來與更常見的并行收發器(如sr4或psm4)連接。轉換模塊在支持不同光纖數量的光端口和接口的同時,增加了成本和鏈路插入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