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調研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顯示,企業建設云計算基礎設施的投資在2019年已經達到970億美元,超過了建設數據中心投資的930億美元。
在2009-2019這十年間,企業對于自建數據中心的硬件和軟件投入趨于停滯。但是在建設云基礎架構服務方面的支出卻在不斷上漲,截止目前,其年增長率已經達到56%,規模1000億美元左右。但對于數據中心的投資,其年均增長率則只有4%。
隨著全球數字化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對于計算力的需求水漲船高。作為其承載體的數據中心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和企業自建數據中心相比,云計算則顯然更具有成本優勢。相關數據顯示,近些年來雖然服務器等終端廠商的出貨量持續增加,但其中有超過50%的采購方來自亞馬遜,谷歌,站群服務器,微軟,以及國內的華為,阿里,騰訊和百度等云計算巨頭。至于企業自建數據中心在這些年的采購量則萎靡不振。
這種趨勢帶動了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快速發展,也更促使設備廠商開發符合這一趨勢的相關技術。
企業上云仍有瓶頸問題需要解決
不過,雖然企業上云已經是大勢所趨,但目前仍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尤其是對安全性、穩定性的關注,云供應商一直在優化升級。這也意味著云成本的上漲,對云支出的總支出額也會產生一定影響。舉例來說,美國服務器,很多非獨立的云計算供應商手里都擁有金融業務,但這對于一些銀行,保險或者金融類客戶而言,顯然不可接受。因為你很難想象一個企業會將數據存儲在和其有潛在競爭關系的平臺上面。
對于企業而言,還要面臨多云管理,數據遷移以及由于對計算缺乏準確了解和預估帶來的資源浪費等問題。據相關數據顯示,有將近80%的企業在上云過程中,由于缺乏系統有效的管理,其云資源使用成本會超出預算。另外,很多企業會在遷移上云的過程中,出于很多原因(缺乏對需求的了解,或者資源冗余考慮)超買50%以上的資源。并且在上云的第一個周期(大約一年半)的時間里,多支出70%的云資源購買成本。
至于將本地數據向云端遷移的問題,對于那些互聯網企業而言或許微不足道,但是對于已經使用了將近20年本地機房的傳統企業來說,其難度卻非常巨大。因為其本地數據庫已經盤根錯節,在遷移過程中稍有疏漏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除此之外,還有高額的遷移費用、云安全環境的再部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