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聯想集團交出了2019-2020財政年度三季報未經審核的財務報告。在此報告期,聯想集集團營收未有增長。利潤上漲幅度為11%,這得益于PC業務的增長,不僅彌補了數據中心業務(以下簡稱“DCG”)業務的虧損,還保持了整個公司的盈利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負債率持續維持在近90%的水平。如此之高的負債率在消費電子企業中并不多見,財務分析師普遍認為,負債率過高,存在一定的償債壓力。加之公司盈利業務較為單一,一旦類似疫情等不可抗風險影響了銷售,很容易出現現金回籠難、資金鏈斷裂的狀況。
負債率逼近90%財務風險加劇
和之前幾個季度各項財務指標有明顯改善不同,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三財季,聯想集團多項指標持平或者下滑。公司營收141億美元,同比持平;凈利潤2.58億美元,同比增長達11%。利潤的上漲和業內預測一致,1月初大和證券就預計,由于季節性因素(銷售旺季),VPS租用,該季度利潤將出現提升。
報告期內凈利潤率為1.8%,現金流為5.38億美元。2020年財年上半年為12億美元。聯想集團在財報中解釋稱,現金流減少是由于集團在報告期增加了關鍵零件的庫存,并且減少了應收賬款保付代理的數量。
不過在利潤上漲的同時,公司負債水平也居高不下。截至第三財季,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至少五個季度接近90%的高位。
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財務分析師稱,“90%的負債率在消費電子企業中非常罕見。這都是地產公司或者激進并購企業的負債水平”。對于資產負債率過高的企業來說,若是銷售端有風吹草動,整個公司的財務風險就大幅提升。該人士建議聯想集團要保持警惕,謹慎使用杠桿。
DCG業務連虧15個季度
在眾多指標中,凈利潤上漲11%是為數不多的亮點。此番盈利完全依賴于電腦業務。在財報中,聯想集團羅列了三大主營業務的經營狀況,即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包括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移動業務兩大業務)、以及數據中心業務。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的收入為125.02億美元,僅增長0.5%。
值得注意的是,PC業務仍然是大頭,其他業務營收貢獻比例甚微。個人電腦業務三季度實現營收110.74億美元,同比增加3%,占集團整體業務收入79%。聯想稱目前電腦業務的市場份額為24.8%。上半年移動業務收入下降17%至13.81億美元,除稅前盈利僅300萬美元,占比約為10%。
近年來,聯想一直宣稱,PC之外會有新的聯想空間。早在2018年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就表示,聯想將重點發力To B業務,數據中心業務未來的利潤比PC還高。
在此次披露的財務報表中,聯想官方仍然稱智能化轉型相關業務持續高速增長,轉型成果成效正逐步體現。
一直以來DCG業務就被視為聯想集團智能化轉型的標桿業務。DCG業務的前身是企業級業務,2014年年初聯想集團23億美元收購IBM X86服務器硬件及相關服務維護業務。通過彼時的并購,聯想晉身為第全球第三大服務器廠商。2016年后,聯想將原先隸屬于PC業務集團的企業級服務器業務獨立,數據中心業務集團誕生。
聯想過去兩年不斷對外灌輸聯想To B業務已經初具規模,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三季度是銷售旺季,DCG貢獻營收僅為16.01億美元,directadmin安裝,在整個營收中所占比例僅為11%,虧損額為4700萬美元。
《科創板日報》記者進一步回溯至2015-2016年財報發現,該業務部門至少已經15個季度持續虧損。
“從目前的營收數字來看,聯想PC業務貢獻營收占比近八成。不論是手機還是DCG業務都還難成氣候,聯想還是依賴單一業務的PC公司。”GTS吉獅策略公司聯合創始人郭奕涵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態,“這不僅影響業績穩定性,也影響整個公司的股價和市值”。
目前聯想集團市值僅為680億港元,截至記者發稿時財報未能帶動股價出現明顯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