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重點工程的復工以及一批2020年省級重點項目名單的下發,34萬億元的重大投資逐漸浮出水面。與以往不同的是,“新基建”成了此輪投資中的熱詞。
據悉,新基建將主要圍繞5G、工業互聯網、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幾個重點領域展開。聚焦我國的信息通信產業,當下可以說5G建設風生水起,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業務蓬勃發展,工業互聯網、新能源網、交通網等開始嶄露頭角。
那么,34萬億的新基建政策究竟會對我國的信息通信產業帶來哪些深刻影響呢?對此,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專訪了SA無線通訊領域專家楊光,就一些熱點話題進行了觀點分享。
眾所周知,剛剛進入2020年我國就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此也引發了業界對于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擔憂。那么,本次34萬億新基建政策是否有針對新冠疫情的考慮呢?
對此,楊光認為:“新基建政策最直接的出發點應該是對沖目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加大基礎建設投資是政府帶動經濟發展的傳統手段,但傳統的基建項目已經存在過剩問題,只能從新基建領域入手了。反過來說,這些信息基礎設施也是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現在的投資也符合我們國家多年來基礎設施先行的經驗。”楊光表示。
數據顯示,新基建相關的概念中,云計算、光模塊、大數據、高頻PCB等概念指數節后漲幅均超過20%,存儲器、工業互聯、射頻天線、5G、人工智能物聯網、特高壓等概念指數節后漲幅均超過10%。對于信息通信產業較為關注的5G領域,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楊光表示,新基建政策對通信產業和5G發展肯定會有很大推動,最直接的就體現在網絡設備市場,并且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亞洲服務器租用,香港服務器租用,相關的元器件、配套、服務等都將受益。
誠如楊光所言,新基建政策將顯著推動5G發展,那么,作為我們普通消費者,又將會迎來哪些新的局面呢?對此,楊光表示:“5G網絡覆蓋的擴展可以帶動信息消費的上升,包括新的終端、新的服務,尤其是在行業應用領域,防疫工作的經驗已經展現出對新型信息技術的需求,5G的展開肯定能更好的滿足這些新出現的行業需求。”
盡管34萬億投資引發了多個產業人士的高度關注,但是投資的背后又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特別留意呢?
“我們也需要注意,大規模的投資可能也會帶來產能過剩的問題。”楊光指出。
事實上,政府以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托底復蘇,以“新基建”為主要推手,已經引發了資本市場以各種名義炒作信息通信產業熱點概念,熱潮的背后最直觀的將會帶來某些領域的產能過剩。而對于我國高速建設的5G網絡更是提出了挑戰。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激活5G市場,從而將萬億投資花在刀刃上呢?
“現在國際上的5G發展節奏并不是很一致,還是需要著力發展國內市場的需求,尤其是在消費者市場采取更為積極的營銷策略,真正激活5G的消費者市場,才能保證投資效果,實現良性循環。”楊光指出。
目前,從新基建的投資方向來看,新基建有兩個主要投資方向。一是狹義新基建(重創新),二是廣義新基建(補短板)。所以除了5G等信息同產業之外,專家指出目前我國比較薄弱的環保、養老、醫療等行業,同樣存在著投資機會,也可以作為重點關注。
延伸閱讀:
清華大學高旭東:“新基建”政策帶動5G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信通院韋柳融:“新基建”政策出臺恰逢其時 將極大加速產業升級
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5G網絡設施建設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