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已成為相關產業建設的“主旋律”,而5G、云計算和AI的逐步落地,都將對數據中心市場產生巨大需求。
“從短期來看,‘新基建’是為了‘穩投資’。從中長期來看,這一舉措將推動經濟結構向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經濟轉變。產業升級就要升級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是重要的基礎設施,投資數據中心是國家產業升級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云海互聯總經理王庭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
數據中心需求快速增長呈“供需平衡”態勢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諸多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凸顯“無接觸”優勢,展示了重大突發事件中數字經濟產業全流程、多角色、多場景的協同效率,深刻改變了社會經濟運行的面貌。隨著中央諸多政策的出臺,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數據中心建設必將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強大助推力。
“近幾年國內數據中心建設浪潮不減,各地都有一些大型或超大數據中心項目啟動或建設,從區域分布來看,這些新建項目大多聚集在北京、上海、廣東三地,這也符合國內IDC市場的發展現狀,目前國內超過30%的市場需求集中在這3個地區。”談及當前中國數據中心分布情況,王庭表示,近幾年,除了北京、上海、廣東等一線城市外,內蒙古、河北、貴州、寧夏等地區的數據中心建設也是如火如荼。相關數據顯示,這些省份的數據中心機架存量已經超過全國的30%,這一方面與政府大力推動數據中心產業布局調整有關,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地區大多屬于能源充足、氣候適宜的地區,具備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的先天優勢。
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相繼出臺數據中心PUE“限建令”,將進一步推動數據中心“逃離”北上廣。所以,從全國的數據中心布局來看,未來將呈現去中心化的趨勢,逐漸向能源充足、氣候適宜的地區轉移。
王庭表示,從數據中心的存量來看,近幾年新建數據中心的機架規模可能已經超過了過去20年的總和,但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科智咨詢的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IDC業務市場規模達到1562.5億元,5年間IDC市場規模增長了近5倍。從數據中心利用率來看,北上廣等東部一線城市的機架存量已經趨于飽和,利用率達到60%以上,而中西部地區的利用率也在不斷提升,達到30%以上,國內IDC市場整體呈現供需平衡的態勢。
能耗持續攀升,嚴控PUE是關鍵
在“新基建”背景下,數據中心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存放計算、存儲及網絡設備的機房場所,更多是體現創新、綠色等新發展理念的公共計算設施的組成部分。王庭認為,當前數據中心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新基建”對于數據中心行業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機遇,會帶動數據中心進入新一輪的快速增長期。同時,5G、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相關產業的增長也將會帶動更大的市場需求。“新基建”對于我國的數字經濟建設將會發揮催化劑和融合劑的作用。
面對快速發展的市場和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傳統數據中心將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日益突出的能耗和節能問題,如何快速響應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云主機,如何優化產品結構與提升服務價值等。對此,王庭提出3點建議:一是要做到順勢而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比如此次的“新基建”將會進一步推動產業的轉型與升級;二是練好內功,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三是要積極推動產品與商業模式的創新,要勇于探索,敢于創新。
節能問題是數據中心行業當前面臨的最迫切、最現實的挑戰。而節能對于數據中心來說不僅是政策問題,更關乎數據中心的“錢袋子”,之前有人給數據中心算過一筆賬,以1000個機柜的數據中心為例,PUE降低0.2,每年可節省近800萬的成本。王庭表示,嚴控PUE雖然會使得數據中心建設者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控制成本,但從長遠來看有利于降低生命周期的整體成本,也將推動數據中心從規劃、設計、實施、運維到運營整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