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眾多行業及相關產業鏈面臨嚴峻挑戰。如何在困頓之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面對逆境快速恢復產業活力并明確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新方向,成為各國政府、行業、企業需要破解的難題。
當前,中國正在通過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為經濟的持續增長注入新動能,并明確提出以“新基建”為核心的全新經濟發展方向。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就新基建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闡釋,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新基建,成為提振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一劑強心劑。
這其中,大數據中心首次被納入“新基建”的7大重點發展領域中,這無疑將為數據中心產業帶來可以預見的一大波紅利。但更值得關注的是, 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發展將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數據海嘯,數據處理和存儲需要逐漸向用戶靠近,也必將催生大量能夠滿足響應和處理時間更短的分布式微型數據中心。
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IDC市場規模達到1560.8億元,同比增長27.1%,遠高于世界11%的平均水平,未來3年復合增長率更有望接近30%,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雖然中國數據中心市場體量次于美國市場,排名世界第二, 但發展勢頭迅猛。
作為數字經濟、數字生活的基礎設施,拉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的新引擎,數據中心支撐著新基建的落地。很顯然,這將為數據中心的發展浪潮再次推上新高,不僅吸引大量異業資本紛至沓來,還有不少傳統數據中心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需要改造升級,然而它們的運營者往往欠缺相關的能力,并不能很好設計和運維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行業存在較高的準入門檻,并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在規劃之初不僅僅需要預判未來的技術趨勢,同時滿足數據中心高可用性和低總擁有成本也絕不可能單靠某一個環節就能實現,而是需要全面的、系統的考慮和評估、周密的實施和長期的優化和改進,也就是,要對數據中心從前期的規劃、設計、建設、部署、運維和優化實現數據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此外,行業熱度被無限放大的同時,數據中心所帶來的高能耗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相比其他行業,居高不下的耗電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大量的水資源消耗等等都為資源與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挑戰,尤其是數據中心用電量會隨著數據量增加所帶來業務擴容而加速增長的趨勢非常明顯,因此隨著新的建設高峰的到來,構建綠色可持續發展數據中心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將愈加凸顯。
作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領域建設和管理的全球服務商,亞洲服務器租用,施耐德電氣不僅在推動數據中心效率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出色的能力,也是業內較早提出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品牌商之一,可以幫助客戶構建真正具有高可用性和高效運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數據中心。
數字時代,重“大”,更不能放“小”
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最為矚目的技術,并給人們的生活和各行各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基建的加持下,也勢必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加快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的引擎。
當下,人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如出行、支付、教育、醫療等等,都已經在新技術的革新下完成具有數字時代特色的蛻變。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并感受到,智慧城市的興建讓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安全;智慧醫療讓優質醫療資源得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共享;自動駕駛等技術也為未來出行帶來了全新的思路。這些技術的興起不僅賦能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從而產生更多的應用領域和場景無疑也催生了海量數據的產生。據統計,我國海量數據快速增長,數據量年均增速超過50%,預計到2020年,數據總量全球占比將達到20%,成為數據量最大、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而到2025年超過75%的數據需要在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儲存。
為了順應這一發展,能夠縮短時延和減少帶寬的邊緣計算部署成為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可以說,云計算推動了大型數據中心的創建,香港服務器,而邊緣計算則成就了具有大量微型數據中心的分布式IT。未來,邊緣計算和云計算將同時共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解決數字經濟時代的計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