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國內服務器,2020年5月19日 ——2020年以來,“新基建”概念被持續討論,而在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和范圍,主要包括以5G、物聯網、AI、云計算、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以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為代表的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創新基礎設施三大類別。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成為了“新基建”發展的路徑和目標。
隨著各地對于“新基建”政策的逐步出臺,各大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亦逐漸明朗,而作為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能源形式——電力,對“新基建”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不言而喻,但能源過度消耗和低效使用的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則很有可能對發展造成制約。在此背景下,唯有借助創新數字化技術,形成更“高級”的智慧能效管理方式,創造更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價值,才能順應“新基建”之“新意”。
順時取勢,數字配電正當時
從智慧城市到無人工廠,從現代農業到車聯網、自動駕駛,從安全基礎數據中心到電力智能調度與管理……“新基建”各項技術融合的應用場景無處不在,正在激發更多的經濟活力,釋放更多的消費需求,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新基建”既是基礎設施,也是新興產業。一方面,“新基建”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可以更好地優化產業結構,補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另一方面,“新基建”本身就是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的有效載體,且能進一步孵化出更多創新與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融合化、高端化發展。
“新基建”以信息化和電氣化為核心,電氣設備幾乎覆蓋其所有關鍵行業。不管是信息、融合基礎設施,還是創新基礎設施都以電力為核心能源應用形式,而既連接能源電力生產、又連接能源電力消費的配電系統無疑將成為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對此,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效管理低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李瑞表示:“在能源世界正趨于更加數字化、低碳化、分散化、電氣化的當下,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新型配電需求深度融合,且更加高等級的數字化智能配電解決方案及服務,將成為實現傳統基建數字化轉型升級及“新基建”快速建設、可靠運行、智能管理等需求的絕佳手段。”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效管理低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李瑞)
為此,施耐德電氣正積極加速配電行業的全面革新,依托全新的EcoStruxure Power智能配電架構,從硬件、軟件及數據方面,融合更多互聯互通的產品,更專業的邊緣控制軟件以及全生命周期數字化顧問服務,實現電力設備連接、系統架構、應用場景的全面覆蓋,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高效、可持續的數字化配電解決方案。
明道守正,智效是關鍵
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5.6萬億美元,數字經濟增速是全球經濟增速的3.5倍。施耐德電氣認為,通過加強對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處理,讓“智”從“數”生,將成為人們獲取更加安全、可靠、高效、互聯互通且可持續電能的關鍵。而讓萬物互聯并讓“數”產生價值的基礎,正是與電力緊密相連的電氣設備,因此其電氣安全、運維效率、數字化水平對高可靠、高質量供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基建”對未來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免備案服務器,而針對建設周期短、數字化管理程度高等要求,李瑞表示:“其對中低壓電氣的性能與可靠性要求勢必日趨嚴格,未來中低壓電氣發展趨勢主要為高性能、高可靠性、信息化、小型化、數模化、模塊化、組合化、標準化、綠色環保等。”
為此,施耐德電氣將根據“新基建”不同行業的特殊定位及元件和成套設備定位策略的不同,聚焦與電氣設備關聯度更高的重點領域,包括城際軌道交通、數據中心、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并基于行業對配電系統、電氣設備的需求量驅動應用優化、方案升級,持續開發產品及提升行業服務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5個省區市公布了未來2.2萬個“新基建”投資項目。這些遍布配用電設備的新型基礎設施,對能源電力的消耗將十分巨大。以數據中心為例,其耗電量增速已連續八年超過12%,預計到2022年中國數據中心業務市場將同比增長28.8%,其耗電量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