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可能大企業吃遍天下,大企業為大家提供更好的一些平臺,中小企業一起來在這個平臺上共同創新。“ 3月23日,深圳市副市長聶新平在福田區的華為云“微光訓練營”大灣區專場啟動儀式上表示。
華為公司戰略部總裁張文林介紹,此次訓練營是借助華為創新中心,聯合孵化器伙伴、投資機構等一起為初創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創業指導,根據企業所處的業務方向和發展階段提供資源幫助。
“我們還有一個沃土計劃,計劃在五年內提供100億的人民幣來支持主要的企業開發,對初創企業進行賦能。“張文林表示,華為將幫助企業把上下游客戶連接起來,提高生產效率,包括零售、制造業等等。
據其介紹,現在他們已經遇到了很多對相關行業理解很透徹的合作伙伴,借助這些合作伙伴對行業的理解,再結合華為云在開發技術方面的能力,“可以帶出一片中小型企業”。
關于選擇合作伙伴的標準,華為云marketing與生態總裁陳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看重企業的技術前景,這個產品是否有客戶場景,比現有的產品有更強的競爭力,面向客戶去提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不光是初創企業,大型企業和政務系統的“云轉型”需求也相當強勁。云計算龍頭企業紫光股份(000928.SZ)就向記者表示,相比小企業,大企業有更多的云轉型需求,每單收入和利潤也更高。
“在云上獲得新的能力”
陳亮介紹稱,華為在公有云領域也是一家創業公司,在2017年進入這個行業,通過三年的創業,在2020年差不多做到了中國的top2。整個互聯網頭部50家企業中有60%選擇華為云的服務,包括今日頭條、快手、微博等等,通過華為云的技術解決了這些企業目前面臨的痛點。
陳亮指出,當一家創業公司成立的時候,很難具備所有的人工智能的能力,包括大數據能力等。云平臺通過整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分布式數據庫等核心技術,并以服務的方式來降低企業創新的成本。
針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創業,華為云首先提供了數據治理的工具;當華為云把各種人工智能訓練模型做了處理之后,初創企業再使用人工智能的時候,實際上就降低了人員對于人工智能專業知識的要求。然后,企業可以將面向客戶的數據進行快速訓練。
“我們相信,這些新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的初創企業在云上獲取到這些新的能力,在這些能力的支持基礎上來快速展開業務創新。”陳亮表示。
在技術創新之后的下一個難題則是讓市場為新的技術創新買單。對此,陳亮表示,華為云不只是為大家提供技術支持的平臺,同時也給大家提供應用變現的交易平臺。另外,亞洲服務器,華為還推出了嚴選商城,目前已經有10萬加的客戶來商城上購買合作方的應用。“華為云服務的客戶數量的增多,我們整個的交易流水會實現整個翻倍的節奏。”他說。
陳亮還表示,華為云還和很多投資VC形成了聯盟,幫組推薦優質企業來獲取更多的投資機會。
“VC在面向我們初創企業的時候,存在的很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去找到好的項目,然后如何投后服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樣的話我們有天然的一些結合。首先他們也希望我們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好的企業和項目。對于已經投過的企業,他們也希望能夠獲得更好的資源去進一步做好它。”陳亮對記者進一步表示。
陳亮介紹了兩個案例,一個是廈門第一家做CAD(電腦輔助設計)產品設計的公司。這家公司老板在見到陳亮時,公司只有十個人左右,技術力量還是非常好的。在云上做完創業之后,去年的銷售額已經過了一千萬,因為有大量的工業互聯網購物需求。
“這家企業的營收,我相信以后光在我們這邊就會超過三千萬。”陳亮稱。
第二個例子是一家教育公司。這家公司之前不是軟件公司,而是培訓公司,沒有軟件服務和研發。當時陳亮和公司老板溝通后,公司開始做面向學生的培訓加云計算的結合。
陳亮還對記者表示:“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深圳存在大量的創業企業,作為深圳的一員,華為應該更好地為深圳的這些創業企業提供支持。我們選擇在福田,是因為福田之前已經有我們的軟件開發云的創業中心以及人工智能的創業中心,這些本身已經扶持了一批我們的標桿商業的企業。“
關于華為云的扶持政策,陳亮對記者解釋,單個企業最高扶持100萬,不過這并不是給100萬現金,而是云資源的價值,類似于代金券。并且這些資源也是分階段獲得的,剛開始每個月可能只需要5000元,之后會分階段進行扶持。
“我們會重點關照一下跟華為整個生態體系相關的一些企業,我們本身是保持開放的一個生態體系。“陳亮告訴記者。
2020年,深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約8171.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29.5%。聶新平在當日的開場演講中介紹了這項數據。
“真正的數字經濟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華為云產業發展與運營部總經理李鵬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