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生活和數字化治理正在成為人類社會的新常態。
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39.2萬億元,比重占GDP的38.6%,增速是GDP增速3倍以上。從總體規模看,中國僅次于美國的80多萬億人民幣,穩居第二位。從GDP占比看,中國距離英國、德國和美國等的60%尚有明顯差距,潛力巨大。
作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統計標準,《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以下簡稱《分類》)日前首次在國家統計局網站公開發布。
一、《分類》明確了數字經濟的三要素:數據資源、現代信息網絡和信息通信技術
2020年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4G/5G網絡,網民規模達到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新能源汽車產量145.6萬輛,比上年增長17.3%;集成電路產量2614.7億塊,比上年增長29.6%;網上零售額達到11.76萬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6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9%。
工信部4月份發布的5G揚帆計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力爭到2023年中國5G個人用戶普及率超過40%,用戶數達到5.6億,5G物聯網終端數年均增長超過200%,5G流量占比超過50%,每萬人擁有5G基站超過18個,建成超過3000個5G虛擬行業專網。
二、《分類》明確了數字經濟的五個大類: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和數字化效率提升業。
三、《分類》明確了數字經濟的二元結構:核心產業為數字產業化,非核心產業為產業數字化。
核心產業由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等四大類組成。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是指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于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主要包括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
非核心產業是以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為代表的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化部分,香港服務器,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產業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其本質就是百行千業的數字化運營。
與蓬勃發展的消費者互聯網相比,數字經濟的下半場將主要在產業互聯網展開。《分類》的發布是中國數字經濟治理機制建設的重要里程碑,云主機,必將為中國數字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也將為全球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建設交出沉甸甸的的中國方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