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核心基礎設施的數據中心產業備受重視。數據中心的建設,正日益成為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領域。但數據中心也是耗能大戶,目前我國數據中心年用電量已占全社會用電的2%左右,且仍在持續增長。
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針對數據中心均發布了相關政策,強調科技創新,鼓勵綠色升級,在新建方面則明顯收緊。如廣東省明確表示:2021-2022年除支持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及企業建設有邊緣計算自用需求的項目(1000個標準機柜以下的小型數據中心)外,原則上全省不再新增數據中心機柜。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IDC圈創始人兼CEO 黃超在2021數博會"數字基礎設施論壇"上指出,國家明確將數據中心定義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底座,并在積極推動新基建板塊建設。而綠色可持續是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碳中和”政策推動下,核心城市對于能耗的審查越來越嚴,對PUE、上架率等提出了明確的標準。
那么,如何既推動數據中心產業優化以滿足數字經濟需要,又實現節能減排的要求?從宏觀角度看,《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的“東數西算”工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以下簡稱“國家樞紐節點”)給出了答案,并且答案范圍不僅包括北京、上海、廣東等數字經濟發達的核心地區,還包括數字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城市和地區。
東部數據中心將呈集約化趨勢
目前,我國一些東部以及數字經濟發達的地區應用需求大,但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建設數據中心難度和局限性大,造成京滬粵等地出臺收緊數據中心新建政策,但數據中心是數字經濟的基礎,隨著數據量的增多,新建數據中心勢在必行,矛盾也就由此出現。想要解決此問題,就需要對東部和數字經濟發達地區數據中心建設集約化發展進行有力引導。
“東數西算”工程和國家樞紐節點的建設正是起到這種作用,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主要負責同志在就《方案》答記者時表示,對于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用戶規模較大、應用需求強烈的節點,重點統籌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布局,實現大規模算力部署與土地、用能、水、電等資源的協調可持續,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擴展算力增長空間,滿足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
換句話說,北京、上海、廣東等數字經濟較為發達城市的核心區域需求將由周邊地區進行承接,尤其是土地、水、綠電資源豐富的區域將是未來新建數據中心的重點。如張家口市毗鄰北京,是國家級綠色能源基地,擁有豐富的綠色電力資源。將是未來數據中心產業建設的重點地域。
西部地區數據中心跨越式發展
相較于一些東部和數字經濟經濟發達地區因能源指標以及成本過高導致數據中心新建受限,一些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云主機租用,氣候適宜,更加適合數據中心的建設,但存在網絡帶寬小、跨省數據傳輸費用高等瓶頸,無法有效承接東部需求。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加快數據中心綠色低碳化的實現,應推動西部數據中心建設跨越式發展,實現東西部算力需求與供給統籌調度,也是“東數西算”工程的另一重點。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主要負責同志在就《方案》答記者時指出,對于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數據中心綠色發展潛力較大的節點,重點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虛擬主機,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積極承接全國范圍需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
憑借良好的資源和氣候條件,貴州、內蒙古、甘肅等地區將成數據中心建設選址的主要地區,一方面是滿足自身數字經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滿足一部分京滬粵等地對網絡要求低的非實時算力需要。
目前,數據中心的發展也已經呈現出這些趨勢。黃超表示,在目前如火如荼的產業形勢下,數據中心的產業布局有兩種業態,一個是數字經濟發達地區核心城市的城市協同、城市一體化。諸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有著巨大的用戶需求,但供給有限,因此,周邊開始有產業聚集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