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現今英特爾CEO科再奇身邊的大紅人是誰,非孫納頤(Navin Shenoy)莫屬。
2016年4月,施浩德選擇離開英特爾時,孫納頤接手CCG客戶端計算事業部,一年之后的5月4日,孫納頤再次扛起大旗,負責DCG數據中心業務,擔任總經理職位。
在英特爾內部,能夠接連管理CCG和DCG兩大事業部的人選寥寥可數,施浩德算一個,現在孫納頤也加入了這個少數派名單之中。
作為英特爾兩大現金牛業務,CCG和DCG拿下了英特爾85%的營收,剛剛發布的二季度財報就顯示,CCG營收占比55.4%,而DCG貢獻了29.7%的營收。
雖然CCG客戶端計算事業部依然保持著運營利潤最高的勢頭,但是很顯然伴隨著云服務提供商的數據中心對于芯片的需求日益旺盛,DCG數據中心業務被英特爾認為是下一個增長動力和營收來源。
但英特爾面對的挑戰也很明顯,一方面要穩固自己原有的市場地位,另一方面要與諸如英偉達、AMD等搶食者競爭,這樣以來加諸在孫納頤身上的擔子并不輕。
幾天前,上任DCG數據中心業務總經理還不滿三個月的孫納頤,把首次海外拜訪放在了中國。事實上,兩年前孫納頤就曾來過中國,曾經他還是英特爾亞太區銷售和市場部總經理,可以說深諳中國的市場邏輯。
以數據為中心的計算新時代已經來臨孫納頤深知數據中心是英特爾很大的一個業務增長所在,這背后至少有四大機遇驅動:云計算、人工智能、5G、無人駕駛。
這四大趨勢事實上也是英特爾轉型為一家數據公司的原因所在,無論是無人駕駛、還是人工智能,都會促使大量的數據涌現,這些數據需要被存儲和分析,并且加以利用。
在孫納頤看來,我們正進入一個以數據為中心的計算新時代,但遺憾的是現在我們能夠加以利用的數據,只占到總數據量的1%.不僅如此,我們在利用數據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來源可能是無人駕駛車上的傳感器,或者是農場設備上的傳感器,以及城市街道上密布的攝像頭。
假如放眼未來5到10年,如何處理大量的數據,從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甚至開發出合適的應用,就成為一種必要的能力。
“大部分的社會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能夠用信息技術去解決”,新加坡電信服務器 馬來西亞服務器,孫納頤表示。比如治療癌癥,解決大規模的交通擁堵,以及在有限的或者無法再增長的耕地面積之上使糧食增產50%,這些都是對數據加以有效利用之后的結果。
為了完成海量的計算任務,今年7月初英特爾推出了全新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宣稱是數據中心和網絡處理器領域十年以來最大的進步,并且在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虛擬化層面均有針對性的性能提升。
事實上,不僅僅是英特爾,全球范圍內的數據中心和網絡基礎設施都在經歷大規模轉型,以支持精準醫療、人工智能和敏捷網絡服務等新興的應用場景。
最讓英特爾頭疼的對手英偉達,就憑借自家GPU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表現,在業界刷了一波存在感,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偉達主打人工智能的GPU正在沖擊英特爾在數據中心芯片市場CPU的份額和營收。
無獨有偶,一直扮演英特爾麻煩制造者的AMD今年6月,最新發布了數據中心處理器EPYC系列,也試圖以高性價比挑戰英特爾的市場主導地位。
不過孫納頤表示,在拜訪了大量客戶之后發現,合作伙伴們想要的不只是處理器的買賣,而是一種技術解決方案,恨不得整個機架、數據中心都讓英特爾去搭建。“現在的技術要互聯互通很復雜,像存儲技術,FPGA,都需要一些專業的技術知識,才能夠更好的聯系在一起”,他說。
英特爾收購Altera,力推FPGA打的就是一手定制牌,因為FPGA提供的是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不僅單位能耗下性能更強,架構也更靈活,處理速度甚至是GPU的10倍。也就是說,在FPGA這張白板上,合作伙伴可以隨意打造自己想要的東西。
最大的挑戰是:執行、執行、執行可以看出,無論是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還是憑借持續的并購加速快跑,英特爾在競爭對手面前都表現了一種強勢。
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一家公司最大的敵人可能不是對手,而是來自于內部,高管之間長期戰略目標是否一致?各業務部門如何把力量聚合于一處發力?
尤其是對于處于戰略轉型期的英特爾,難免會遇到公司內部關于轉型的種種置疑,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