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沒有土地可供利用的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建造更高的建筑。新加坡政府支持的項目正在考慮如何通過建立多層數據中心來保持這個島國的數據中心樞紐地位,并在當地熱帶的氣候條件下保持能源效率。
受數據中心土地可能短缺的影響,新加坡信息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與華為公司和吉寶數據中心房地產投資信托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為建設綠色高層數據中心大樓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但它真的需要嗎?
毫無疑問,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數據中心的樞紐,但它面臨兩大局限:炎熱的熱帶氣候和土地稀缺。去年,新加坡政府當局努力解決第一個問題,宣布了建設一個試驗性的數據中心,而這個最新公告是明確希望解決第二個問題。
高層數據中心
這個研究將通過建立一個20層高層數據中心,利用可以顯著降低能耗或提高效率的創新體系結構來探索減少土地使用的可能性,從而提高新加坡最好的數據中心的最佳PUE評級。
這個項目中將探討在熱帶氣候中運行的高層數據中心的內部設計元素。該項目將建議使用傳感器網絡,并選擇服務器機架和數據室設計,以及評估使用物理學進行節能冷卻的新方法。
土地問題
但土地成本是一個問題嗎?根據新加坡土地管理局(SLA)公布的數據,以工業用地為準繩,根據地點位置的不同,其成本從每平方米一千美元到幾千美元不等。這意味著在新加坡的邊緣地區建成的數據中心只是核心地區價格的一小部分。但是,必須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工業用地都是數據中心的理想選擇。
就像香港一樣,新加坡在全國各地都有數據中心,其軍事設施和民用機場的距離以及裕廊島石油化工樞紐的距離更為復雜。靠近具有特殊連接性的少數幾個數據中心,或者為他們鋪設管道的能力,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而政府部門對于土地審批嚴格,也是EDB,JTC公司和IMDA等機構的堅定支持者。這顯示了一些成功:谷歌公司實際在香港的數據中心已破土動工,但后來退出香港市場。今年,谷歌公司計劃在新加坡建第二個更大規模的數據中心。
保持競爭優勢
這個舉措看來并不是對地價上漲的反應,而是為了長期維持其新加坡的優勢,這一舉措是有道理的。調研機構Structure Research公司的數據中心專家研究總監JabezTan表示,裕廊西的新數據中心仍然存在大量建設空間。
“這個公告并不一定是對數據中心建設缺乏土地的反應性跡象,但更多的是采取積極措施,努力實現更長遠的計劃,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新加坡的有限的土地來提供足夠的數據中心能力,并支持其新加坡的長期增長。”Jabez Tan表示。
如果有什么的話,那就是該地區的競爭正在加劇,據Tan介紹,大型公共云廠商將計算基礎設施定位到馬來西亞等更容易獲得的土地的鄰近市場。
亞太地區基礎設施高級研究經理Glen Duncan提出了這一點。他引用新山的VADS Iskander Puteri核心數據中心,他說:“新加坡其他競爭激烈的選擇也開始出現。這些可能提供實用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并證明這些數據中心對一些企業具有吸引力。”
Duncan表示:“新加坡的土地空間有限以及該地區第三方數據中心市場的持續擴張意味著謹慎考慮能源和節省空間的創新。”
但是效率會更高嗎?
但是,更大的地板空間是否等同于降低PUE的能力?幾位行業分析師和數據中心專家同意,沒有證據表明高層數據中心可以導致較低的PUE,盡管他們也認為這是值得探索的一個思路。
此外,根據Duncan的說法,臺灣代理服務器 韓國服務器,香港服務器 香港服務器租用,特別是在像新加坡這樣的高濕度環境下,構建低PUE值的數據中心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而這只會因高層數據中心的固有挑戰而加劇。
“多層建筑也會帶來自己的挑戰,因為ICT設備集中在單一的空間是非常重的,標準的樓層往往不能承受重量。他說,多層建筑的設計通常需要顯著的地板加固。”
i3 Solutions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Ed Ansett表示,高層數據中心可以帶來更好的PUE值:“這當然可以做到。如果采用不同的制冷方法(例如路線圖中提到的技術),高層數據中心可以實現極低的PUE.”
Ansett指的是新加坡政府委托i3 Solutions集團進行的為期16個月的“綠色數據中心技術路線圖”研究。2014年7月發布的可交付成果包括報告和路線圖。
重新設計建設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