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博通正式提出以每股60美元現金加10美元股票的價格收購高通。兩天后,在考慮博通報價期間,高通也宣布了Centriq 2400系列ARM服務器芯片的首批“商業發貨”。11月13日,高通董事會一致否決了博通的收購方案。實際上,這三件事之間有著緊密關聯。博通注意到,收購高通將帶來進軍服務器市場的機會。為此,該公司采取了行動。然而,博通的動作很可能已然太晚。
由于成本優勢和能耗優勢,業內普遍認為,在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ARM架構最終將勝過x86架構。此前,英特爾凌動處理器在平板電腦市場鎩羽而歸,已經證明x86處理器不具備成本優勢。
不過對ARM陣營來說,眼前的挑戰在于,需要拿出專用的ARM架構處理器,在具體的數據中心節點上匹敵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性能。近期,一家跨國主機托管服務在現實環境中開展了一系列的跑分測試,我們可以看到,高通的產品確實是成功的。
來自主機托管服務Cloudflare的一名工程師執行了這次跑分測試,并將結果總結在博客中。測試中對比的產品分別為售價1373美元、單socket、46核的高通Centriq 2452處理器,以及兩個至強Silver 4116 Skylake處理器構成的雙socket服務器系統。基于英特爾的數據計算,后者的價格為每個1002美元。
在這些跑分測試中,英特爾處理器持續表現出了更好的單核性能,而Centriq的Falkor核心在“所有核心啟用”測試中表現更好。
確實,Centriq處理器并沒有在所有跑分測試中都表現得與至強處理器同樣好,但Centriq的一大優勢在于能效。Cloudflare使用NGINX設計了兩臺計算負載相同的處理器,從而衡量能耗。性能的衡量指標是服務器每秒處理請求的次數,CPU能耗通過板載服務器診斷工具來監測。CloudFlare發現,Centriq的能效是至強的一倍。
高通:ARM生態圈內的英特爾
ARM陣營的芯片公司正在使用與英特爾相同的14納米制造工藝,或是更強大的10納米制造工藝。例如,高通正在使用10納米工藝去生產Centriq。三星是Centriq芯片的代工商。隨著7納米工藝計劃于2018年投入使用,ARM芯片廠商很可能至少會在服務器領域領先于英特爾。目前看來,英特爾不太可能在2019年之前推出10納米的服務器芯片。
在制造工藝方面領先英特爾之后,ARM芯片廠商就可以充分利用ARM架構帶來的效率優勢。一般而言,德國機房主機 波蘭服務器,同樣性能的ARM芯片要比英特爾芯片尺寸小,這會帶來成本和能效方面的優勢。
ARM架構的處理器不僅在數據中心領域取得了進展,在PC、筆記本和平板電腦等多種計算場景中都已占據了一席之地。在蘋果、三星和高通等多家主流ARM處理器設計商,移動處理器性能已經達到了類似英特爾的水平。
另一方面,看起來高通很可能會開發核心數量較少的Centriq版本,用于Windows或Mac電腦。實際上,高通已經涉足Windows業務,之前該公司與微軟合作,推出了Mobile PC。
這樣看來,高通很可能將成為計算領域的“下個英特爾”。而且從很多方面來看,借助在Android設備上的主導地位,高通比英特爾的形勢更有利。
市場研究公司Rethink Technology此前發布了關于高通的深度報告。目前,高通是該公司投資組合的一部分,該公司給出的高通股票評級是“買入”。
聯發科的戰略撤退給高通帶來利好
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正在被“新范式移動設備公司”,例如蘋果和三星主導。這些公司自主設計處理器,并委托臺積電等代工商制造。它們不會像傳統PC廠商一樣直接采購芯片。
不過在非高端市場,相關公司仍在采取傳統做法。在這個領域,高通是占主導地位的處理器芯片供應商。對HTC、LG和谷歌等中端智能手機制造商來說,目前沒有比高通驍龍835更好的選擇。
本月,高通又迎來了好消息。一份可信的報告顯示,聯發科打算退出所謂的“旗艦級”處理器市場。在這個市場,除驍龍835之外,還有蘋果A11、三星“獵戶座”8895、華為麒麟970和聯發科Helio X30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