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加劇了資本寒冬,但半導體行業的投資卻逆市上揚。據統計,今年前十個月國內VC/PE共投資了345個半導體項目,預計年底投資總額將超過1000億,達去年全年總額的3倍。
在國產替代、新技術需求的驅動下,國內半導體行業正處在產能加速擴張中。2017-2020年,全球正在建設和擬建設的晶圓線有62條,其中中國大陸有26條,占比42%。預計2020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將達到145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
作為一個大而精的行業,半導體設備行業也已經呈現出高度集中的市場格局,應用材料、阿斯麥、東京電子、泛林半導體、科磊半導體2019年牢牢占據了全球前五的位置。盡管市場的頭部效應明顯,在芯片制造、封測所涉及到的上千道加工工序中,包括晶圓檢測在內的多個細分領域仍存在新玩家入局的機會。
2020年6月22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天準科技發布公告將以1818萬歐元(約合1.4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德國半導體檢測設備研發商MueTec100%股權,并受讓該公司200萬歐元債務,這也讓整個交易的價格達到2018萬歐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
此次收購也是科創板首個海外并購案例。據了解,目前交易已獲蘇州發改委的同意,雙方已經完成了24.9%的股權交割,后續獲得德國相關政府機構的審批后,雙方將交割其余75.1%的股權。
對于天準科技來說,對MueTec的收購將幫助公司縮短進入半導體領域的周期,減少不確定性,更快地為公司形成新的業績增長點。同時,這次收購也是國內半導體設備行業加速發展的縮影。
以并購進入半導體設備行業,標的公司MueTec已進入全球市場
天準科技的主業為工業機器視覺裝備研發及應用,此次選擇以并購的方式進入半導體行業并不偶然。事實上,并購整合在整個半導體設備行業是較普遍的發展模式。回顧半導體設備企業并購史,應用材料和科磊半導體發展過程中的收購次數都在20次以上。
究其原因,行業的高壁壘屬性意味著研發上的高難度,并購成為一種迅速更新技術的途徑。同時,在市場增速放緩時,并購也成為拓展產品線、擴大市場空間的有效方式。尤其對于首次進入半導體行業的企業來說,由于在相關技術、市場方面缺乏積累,并購等外延式發展模式成為進入半導體設備領域的捷徑。
早在天準科技收購MueTec之前,顯示檢測行業的龍頭公司精測電子就先后在2018年、2019年,分別通過與半導體自動測試設備韓國IT&T共同設立中外合資公司、收購日本半導體測試設備企業WINTEST60.53%的股權的方式來進入半導體檢測設備領域。
以全球視角看,半導體設備行業的被收購標的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征。廣發證券在其2018年發布的研究報告《全球半導體設備并購史研究——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中表示,從1995年到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并購以美國為核心,向歐洲和日本擴散。報告指出,在87次并購中有85次被收購方的國別或地區可查,其中美國有56家美國半導體設備企業或業務部門被收購,歐洲公司有16家,主要分布在德國、瑞士和英國。美國作為半導體設備行業的先行者,國內服務器,毫無疑問成為并購標的集中區域,而歐洲、日本也不斷涌現優質的半導體設備企業。
此次被天準科技收購的MueTec即是一家德國企業。該公司的創始人由光學、軟件開發和機械領域的專家組成,于1991年在德國慕尼黑成立。
集成電路由于高精密、高附加值的特點,要求芯片制作過程中采用無損檢測,因此對光學檢測設備成為剛需。MueTec則主要針對晶圓類產品提供高精度光學檢測和測量設備,服務區域涵蓋美國、中國臺灣等半導體設備主流市場。
目前MueTec的產品包括:
1) 測量和檢測類:臨界尺寸(CD metrology),覆蓋測量(Overlay Metrology),瑕疵缺陷檢測,瑕疵缺陷查看,薄膜厚度測量。代表設備為Spector A,MT8000等。
2) 紅外解決方案:應用于MEMS領域,可以通過測量數據分析,修改工藝,輔助提升生產良率。代表設備為IRIS2100,IRIS8200。
3) 宏觀缺陷檢測方案:提供在光刻階段的晶圓全檢需求,代表設備為MT1000。
4) 定制方案:可提供市面上目前還沒有可用設備的檢測和測量需求定制,比如,全自動的檢測設備,定制的搬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