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怕是在新基建加持,備受關注的今天,說起數據中心,大部分人心中的概念依舊只是“機房”而已。然而隨著5G、AI、云計算等數字科技的成熟和快速普及,以及在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的推動下,數據中心的形態早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近日,以“重新定義”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在北京舉辦。會上,中國IDC圈CEO黃超從新使命、新場景、新形態、新商業模式等四個維度,闡述了IDC產業正在經歷重新定義的變革。眾多嘉賓也從各自的角度出發,在期3天的大會上進行了充分的分享和交流,共同描繪了未來IDC的產業形態的“極致”走向。
極致規模
伴隨著數字化社會發展的加速,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推動著數據中心向更多、更大發展。同時受成本、節能、運維等方面的制約,集約化的數據中心也成為了發展的主流方向。甚至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directadmin安裝,對“大型數據中心”的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斷重構中。
鵬博士大數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文東表示,單純的從機架判斷是否為大型數據中心已經不在適合產業的發展需求。他認為,未來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的需求均來自客戶需求或者對客戶需求的判斷,數據中心需要為客戶提供可擴展、具有彈性的空間。因此,是否大型、超大型的定義應該從客戶需求出發。
規模的極致除了向大、更大發展,也在同時向小、更小演化。黃超提到,數據中心正在從以前的傳統架構,向超大規模集群+海量邊緣協同的架構發展。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也表示,數據中心未來會細化,不只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還有邊緣數據中心、云數據中心,各種各樣的數據中心會越來越多,各種各樣形態必然越來越多。
極致應用
正如何寶宏說講,數據中心的形態在未來將是多種多樣的。未來的IDC雖然依舊是數字經濟的通用基礎支撐,但具體到每一個數據中心,其應用可能不會再如以前一樣“通用”。
UCLOUD優刻得高級技術經理吳成斌表示,亞洲服務器租用,未來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架構一定會更加的豐富多彩,不僅僅按照規模——小型數據中心、中型數據中心,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來區分,或者互聯網數據中心、通信數據中心來區分。以后數據中心將以不同的技術形態來劃分,比如液冷數據中心,模塊化數據中心,邊緣計算數據中心,綠色數據中心等。
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也就各自產業所需的數據中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數據中心也將在不同領域擁有不同的面貌。比如在金融領域、人工智能領域、交通領域,甚至社區、商場等,都會有各自行業、場景所需的獨有的數據中心。
極致服務
設計、施工、建造,風火水電網……等等是數據中心可以提供服務的基礎。在不斷變化的需求之下,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維如果再遵循過去數十年的模式與方法,必然對心時代的需求應對發力。因此,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維形態同樣也有著極致的發展和需求。
業務彈性與快速部署是目前數據中心最常見的需求,也是整體的發展大趨勢。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專家宋興宇表示,通過IT模塊工廠預制組裝、整體運輸、現場標準拼接的方式,可以極大提升數據中心的交付效率,滿足數據中心建設數量、速度、質量、成本等方面的需求。
快速變化和豐富的應用需求,對數據中心運維服務的需求同樣極致。但無論是大型數據中心數量龐大的設備以及動輒上千平米的面積,還是邊緣計算遍布全程的節點,都令人工巡查成本指數增加,無人值守、智能運維也將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的基礎配置。
在未來,當我們描述一個數據中心時,將不再是簡單的提供機柜數、網絡帶寬等死板的參數,而將會以“液冷數據中心”、“邊緣節點”、“金融數據中心”、“智能數據中心”、“海底數據中心”、“視頻數據中心”等等可以一目了然的名稱來代表。新形態、新特色,將成為未來數據中心必不可少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