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網宿科技公布《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告內容: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9,721.9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234.64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53%。
2017年第三季度,網宿實現業務量及營業收入環比增長,同時繼續加大在國內及海外的研發投入。2017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5,506.31萬元,環比2017年第二季度增長6.94%;公司整體毛利率為35.58%,環比2017年第二季度上升3.07個百分點;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3,790.99萬元,環比2017年第二季度下降9.73%,主要是因為第三季度管理費用環比增長3,829.04萬元,以及第三季度所得稅費用環比增長3,806.59萬元等原因影響。
一損俱損 大家其實過的并不好
最近兩三年,新興CDN公司以及大量云公司雨后春筍般的涌現進駐CDN領域。然而,即便如此,這個領域,全球只有美國的Akamai與中國的網宿科技兩家企業實現贏利。大家其實過的并不好,德國機房主機 波蘭服務器,即使是贏利的網宿也呈現逐步下降趨勢。
以網宿歷年凈利數據看:2013年公司凈利潤為2.37億元,同比增長128.55%;2014年公司凈利潤為4.84億元,同比增長為104%;2015年公司凈利潤為8.31億元,同比增長降至72.10%;而2016年,公司凈利潤12.50億元,增幅進一步下降為50.41%;2017年前三季度凈利潤5.7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53%。
兩個月前,阿里發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8年第一財季報告,財報數據顯示,阿里云在第一財季虧損5.32億元,比上一季度增加虧損0.27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增加0.93億元。某投資機構調研稱,阿里云CDN業務占比30%左右,CDN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阿里云的虧損。
金山云的日子似乎更不好過,2015年、2016年與2017年上半年期間,不包括非經常性項目,公司除稅前凈虧損分別為2.38億元、4.75億元與3.98億元,虧損放大趨勢明顯。
“價格戰”的上演似乎讓整個行業一損俱損,靠融資“講故事”似乎也并不能奏效。此前青云獲得了10.8億元D輪融資;UCloud也在D輪完成9.6億元融資;而新興廠商方面,去年創立之初,視界云就獲得了5000萬元投資。然而,融資過后并沒有“華麗轉身”,因為“贏利”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
收購、合并 或將于不久上演
然而,據國外知名調研機構MarketsandMarkets統計數據預測,2019年全球CDN市場規模將達到121億美元,超過50%的互聯網流量通過CDN進行加速,而在國內卻不足20%。另據方證證券預測,未來2-3年CDN行業增速40%以上,行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但為什么贏利的僅有網宿一家呢?不得不引人深思。
此前,筆者曾在撰文中提到CDN行業的隱憂。緊靠風投資金砸錢搶客戶,很難在競爭中突圍。最終,市場會通過自我調節達到競爭性平衡,各類需求會聚集涌向規模、技術、服務更具優勢的服務商。以歷來的商業發展軌跡,CDN行業最終將從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進入整合時代。倘若“收購”、“合并”上演,行業勢必重新洗牌。
收購、合并并非空穴來風。新上任不久的京東云事業部總裁申元慶在“數字化生存與管理重構”的2017中國管理·全球論壇上豪言壯語“明年,我們的目標還是鎖定8倍增速!”。目前,京東云正在進一步擴大合作伙伴生態建設,不但包括重磅伙伴的聯手,東京主機 日本代理服務器,甚至不排除資本介入,并適時進行一些收購。
正應了那句話,玩不轉市場的企業,只能被市場“玩”了,那么被“收購”或將成為許多中小企業的最終出路。
CDN行業 當回歸“初心”
對于目前的行業發展趨勢,此前有專家表示:“像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等的視頻大客戶,規模越大遷移成本越高,那么抓著這些大客戶的服務提供商,雖然它的市場份額會有所下降,但是不會下降到一個很低的程度。云服務提供商,基本上是采取的類似‘農村包圍城市’,先拿小客戶拿得足夠多了之后才能沖擊傳統提供商手里的大客戶,除非傳統的服務提供商不堪忍受壓力自己先分散了,如果不出現這種局面,那么后面的競爭是長期的過程。此外,所謂的創新的CDN服務提供商,基本上是專注于垂直領域,某些特定的領域,其市場份額不會形成一個顛覆性的壓力。”
誠如阿里視頻云總經理朱照遠所說的一樣,CDN已經度過了那個拉幾桿槍就能開疆擴土的年代,就像云計算一樣,屬于重資本投入的行業,服務器的規模才會帶來規模效應的提升、服務成本的下降。技術層面,必須投入大量的工程師、大量研發資金。